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地久天长
图片说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楚商造就郑州的几条街

王瑞明 郑 伟

湖北会馆与三益街

郑州通火车后,便利的交通,给郑州带来了旺盛的人气和商机。来此做生意的楚商很多,为保护同乡同业的利益,1915年,湖北会馆在南川街(后改叫乔家门)路东一条东西长的街上建成一座三进庭院,屋宇高大、院落宽敞,有议事厅和30多间平房仓库,为来郑楚商服务的“湖北会馆”。会馆建成后,同乡同行的商人都觉得有了依靠,如同在外有个“家”。凡是来郑做生意的同乡同行吃、住、行得以安置,旅居郑州的湖北人,有了困难给予帮助。这些都涉及到出门在外同乡人的切身利益,为了不忘在会馆得到的好处,故大家把会馆前形成的这条街叫成“三益街”,现已融入热闹的服装城内。

刘万顺与万顺街

清光绪年间,始修芦汉铁路,湖北汉阳人刘万顺随筑路大军辗转来到郑州,经办起烟酒小摊,先做小本生意,活跃在郑州铁路沿线一带。几年后生意兴隆、初见规模,也算得上一个小商人了。由于刘热情好客,生意做得很活,受到筑路工人的尊敬。传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在铁路沿线拾到一份铁路施工图纸,便将图纸立即交给了筑路指挥部,这时筑路工程技术人员正在为图纸的丢失着急,见刘送来了图纸,感谢不已。也许是为了以德报德,一天筑路指挥部负责人见到了刘万顺,便说芦汉铁路不久就将完工,将来这里必定是风水宝地,建议他在郑州车站附近购地设点做生意。后来刘听了他们的话,先在大同路西段南侧购地盖房经商,办一转运公司,做起了棉花等物资的转运生意,不久又先后在正兴街、明远路设代办处。在京汉、陇海铁路沿线都有刘万顺转运公司办事处,老郑州人见其指挥大小车辆运棉花包,货运通行无阻,大把钢洋进了腰包,成为百万富翁,在转运行业占有一定地位。直到解放前夕,当地流传着“要想富,靠转运,得得劲劲刘万顺”的民谣。因为他是此街大商户,又有一定名望,人们便把刘万顺所住的街道取名万顺街。1985年以来,由于火车站地区旧城改造,此街已被拆除,但留给老郑州人的是多年忘不掉的记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