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上大学那年暑假,有一天,我随做粮食生意的舅舅去乡下收粮。为了方便,舅舅将车开到村民们赶场必经的大路口,设下点来收粮。
可是等到有村民背来粮食时,舅舅才发现秤不见了。我对舅舅说:“今天干脆别收粮了,过两天赶场再来吧。”
舅舅说:“不行,我提前几天跟村民们说好了的,今天要来收粮,叫他们将粮食送来,可不能当儿戏。”
我反问道:“你连秤都没有,怎么收啊?”
舅舅笑了笑:“没事,你看我的,没有秤我照样收。”
由于事先约定,那天果真有不少村民或背或挑着粮食来卖。每一个人来了,舅舅都会问:“你在家里称的是多少公斤?”待对方报了数后,舅舅认真地记下来,然后叫两个工人将粮食抬到车上。
我很奇怪,问舅舅:“你怎么第一句话就问他们在家称的重量?”
舅舅说:“卖粮前,村民们都有在家里称粮的习惯,怕被骗,做到心里有数。”
很快,村民们发现舅舅并没有称他们的粮,便问是怎么回事。舅舅如实回答:“我的秤丢了,就以你们在家称的为准吧,我相信你们。”
经过一番忙碌,收粮结束。在将粮食运往城里的路上,我问舅舅:“你这样收粮是不是太冒险,谁能保证他们不多报斤两呢?”
舅舅说:“说实话,我确实没有把握。我这样收粮,是不想空跑一趟,更不想让村民们瞎忙活一场;再者,我想,虚报的只是少数,不可能大家都那样做。凭我收粮的经验和直觉,如果虚报的太多,我还是能够看出来的。就算这趟生意不赚或者赔点,能够让别人信任,也值得。毕竟以后还要长期和那些村民打交道。”
运粮的车到了目的地,结果出来了。整车粮食竟然比记录的总数还多了十余公斤,简直太出人意料了。我想,这些村民文化素质低,这其中肯定有人记错了重量,或者在家里称错了。
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舅舅家。他笑着对我说:“难怪上次我们收的粮食多了十多公斤,现在我找到答案了。”
“肯定是有人弄错了吧?”我急于知道答案。
“不是的。是那些村民故意这样做的。他们每个人都有意少报一点,结果凑起来就多出了十多公斤。”
我惊讶地说:“还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那些村民们简直是太老实了,他们怎么那么傻呀?”
舅舅忙说:“怎么会是傻呢?他们这样做是有原因的。那些村民害怕个别人多报斤两,一颗老鼠屎毁了一锅汤,坏了大家名声,就纷纷故意少报一点来填补。我一定要坚持诚信的原则,绝不压价,绝不缺斤短两。他们也教育了我呀。”
等我大学毕业的时候,舅舅已经是当地知名的老板了,生意也发展到其他领域。
摘自《才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