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原大舞台
“挑战啸寒”
主持人选拔大赛
昨日启动
打响“贺岁”第一枪
苏童折桂
一曲《朝阳沟》 殷殷两地情
牛师傅演《牛师傅》
《密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骨灰安葬登封朝阳沟 杨兰春文化园昨开园
一曲《朝阳沟》 殷殷两地情
两地共建“朝阳沟”
杨兰春塑像
深切缅怀

■本报记者 左丽慧 李晓光

昨日一早,登封大冶镇朝阳沟村百余名村民装扮成豫剧《朝阳沟》中的“栓保”、“银环”、“银环妈”、“老支书”、“二大娘”等形象出现在村口,以这种别具深意的方式迎接杨老的骨灰“回家”。这一天,也是杨兰春文化园开园的日子。

倾力打造文化园

杨老今年6月初离世后,如何将“朝阳沟”文化品牌发扬光大成为登封人日思夜想的头等大事。位于朝阳沟森林公园内,占地5.2亩、总投资69.6万元的杨兰春文化园顺势而生。

朝阳沟村民冯书太介绍,登封朝阳沟原来叫曹家湾,是《卷席筒》中“小苍娃”的家乡,也因红遍大江南北的豫剧《朝阳沟》创作于此而改名为朝阳沟村,“没有杨兰春创作的《朝阳沟》,就没有我们朝阳沟村。长眠在这里,不仅是杨兰春的心愿,也是朝阳沟3000多口父老乡亲的期盼。”

今年6月动工、10月20日竣工的杨兰春文化园在朝阳沟村西北部依山而建,在杨兰春当年创作《朝阳沟》剧本初稿时所在的陈家窑遗址一旁,就伫立着白色玻璃钢制作的杨兰春雕像。文化园最高处安放着杨兰春的墓穴、墓碑,其后巨型石屏上刻有“中国戏曲现代戏奠基人”十个大字。东侧是用太行山天然优质花岗岩雕成的“戏剧家杨兰春之碑”,上书著名学者李铁成的撰文:“综观中外戏剧史,一戏之出,城乡传唱家喻户晓数十年久演不衰,两省之村争以戏名为名,一人逝争迎遗骸归葬,可谓举世无双。此戏乃《朝阳沟》,此人乃《朝阳沟》编导杨君兰春也……”

昨日10时许,在“朝阳沟今年又是大丰收”的唱腔声中,杨兰春骨灰安放仪式暨杨兰春文化园落成仪式简朴而隆重地举行。人们流着泪,默默地向老先生告别:“杨老先生,您安息吧!”

杨老“回家”牵动了不少人心:河北武安的老乡来了,省市文联的老同志来了,省豫剧三团的演员、杨老的亲人、生前好友、同事也来了——这一天,他们因杨兰春、因“朝阳沟”走到了一起。而今后,他们仍将因“朝阳沟”而继续相连:武安、登封两地将共同努力打造“朝阳沟”。

许多观众对“朝阳沟”背后的故事并不陌生:60多年前,杨兰春参加了解放大冶的战斗;50多年前,他又和豫剧三团的同事们到这个村庄体验生活,和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拉家常,创作了豫剧《朝阳沟》,开创了豫剧现代戏的新纪元;30年前,杨兰春留下遗嘱,去世后骨灰将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撒到他出生地河北武安“朝阳沟”;一部分撒到登封“朝阳沟”。如今,他的遗愿实现了。

大冶镇领导表示,今后将以杨兰春文化园为龙头,大力开发朝阳沟森林公园,并建设杨兰春纪念馆,争取把朝阳沟建成旅游胜地,将“朝阳沟”品牌发扬光大。可喜的是,登封市文物局也将杨兰春文化园作为新型文化遗产进行了登记。

看到登封的乡亲如此爱戴杨老,武安朝阳沟村党支部书记郭玉良深受感动:“河南河北一家亲,南北朝阳沟一家人。两家要联起手来,把朝阳沟这个品牌打出去。”随即,他代表武安朝阳沟景区捐资10万元,助力登封发展“朝阳沟”品牌。

“父亲对南北两个‘朝阳沟’都有着同样的热爱。”杨老的儿子杨光一再表示,河北武安朝阳沟风景优美,景区经济实力雄厚;而登封朝阳沟交通便利,文化底蕴丰厚,两地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打造“朝阳沟”文化品牌,才是将“朝阳沟”传承下去的最佳选择。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