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郑州冬季征兵
体检昨日结束
养老待遇资格
调查结果公布
国家司法考试
成绩今日公布
特岗教师工资将
不低于当地教师
文化产业已成为
全市经济新亮点
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
举行第九次主任会议
279名检察干警争当技术状元
世界问候日
微笑说“你好”
西区热源紧张状况缓解
今冬明春我市新增花木430万株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投资和消费 快投入 快拉动 快增长
痛下决心调结构

本报记者 成 燕

11月16日,冒着凛冽的寒风,“郑州一号”盾构机从七里河站始发,向着农业东路站奋力掘进。就在这一天,十多位境外游客远道而来踏雪嵩山,感受少林功夫。

冬季的收获源于盛夏播下的“火种”:6月6日,总投资约150.8亿元的郑州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在郑开工。时隔5天,郑州旅游消费券首发式在上海举行,市政府宣布面向境内外发放100万份、总面值1亿元的旅游消费券。

这些发生在盛夏和初冬的画面传递出一个强音——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激战中,我市始终高奏“投资+消费”这一突围交响曲。在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的强力拉动下,全市经济在经历低谷后明显企稳回暖。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产总值达2378.8亿元,同比增长9%。今年前10个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72亿元,同比增长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分别增长33.4%和18.7%。

全力以赴扩投资

“扩大投资是目前应对危机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在谈到如何应对危机时,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的话一语中的。

的确,投资已成为郑州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4月3日,我市召开跨越式发展三年工作总结暨新三年行动计划动员大会,郑重宣布:未来三年,全市将以10大工程356个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这场在金融海啸声中召开的大会,为郑州经济发展擂响了新战鼓。走进市区和多个县(市),你会看到,新建项目层出不穷。一个个高高的塔吊和长长的工地围墙成为投资拉动的生动写照。今年前三季度,省重点在郑项目完成投资460.4亿元,27个项目陆续开建;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11亿元,44个项目开建。跨越式发展新三年行动计划3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50亿元。这些重点项目有力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稳较快增长。

借助国家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杠杆撬动作用,我市发挥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逐步遏制了经济过快下滑的势头。投资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拉动经济回暖的“领头战车”。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542.5亿元,同比增长33.4%,其中工业、房地产投资分别完成739.5亿元、369.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6.4%、11.6%。

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分析,从“三驾马车”的格局来看,投资仍将是贯穿全年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我市应继续保持投资高增长尤其要扩大民间投资,进一步降低民间投资准入门槛,引导民营资本投入到基础设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在与金融海啸的搏击中,地处内陆的郑州深刻感受到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层次影响——“来得晚、走得慢、影响深”。但历史经验也屡屡表明,每次大的经济危机,都将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创新热潮,使经济跃升到全新层面。

危中寻机,不仅让郑州找到了自身差距,也发现了崭新机遇。市长赵建才说:“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谋求长远发展大计!”

多个县(市)、区清醒地看到:调结构,既是面向长远发展的坦途,也是战胜当前危机的根本出路。在扩大投资的同时,一场调整产业结构的“策略战”也全面打响。

在老牌工业强市巩义,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阵痛。金融危机让决策者们“悟道”:必须换上更轻便的“泳装”,学习最先进的姿势“游泳”。考量自身拥有的丰富文化旅游资源后,巩义人找准了经济转型的突破口。

“如果不着力在发展中转型,我们就难以谋长远;如果不注意调结构,我们就难以真正走出困境。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龙头产业,必须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市委常委、巩义市委书记李公乐向记者表明调结构的坚定信心。 (下转第三版)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