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租车并未出事故
还车却赔300元
猪肉价格小幅上涨
2010年全国餐饮业
营业额将达2万亿元
时尚一族追捧
趣味骰子热卖
两袋面粉起家的饺子馆老板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本周限售股解禁
市值环比降四成
冬季取暖花样多
“暖宝宝”走俏绿城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两袋面粉起家的饺子馆老板
滚着“雪球”发展致富不忘奉献爱心

本报记者 陈亚洲 通讯员 沈丽梅 袁婷婷 实习生 王燕柯 文/图

“发家致富,各有各的高招。要说我的致富经,就是‘滚雪球’,边经营边投资边发展,没有别的窍门。”昨日,二七区建中街街道办事处东福民社区居民刘开瑞快人快语,道出了他的致富经。

背着两袋面起家

1987年,家住河南省虞城县农村的刘开瑞,因家中老人长年有病,欠下2万多元外债,那时孩子正在上学,需要学费。在部队学会一手好厨艺的他,无奈动起了外出赚钱的念头。于是,他和妻子把打的麦子磨成两袋面,背着上了火车,来到郑州,在政通路上租了一间木制简易房,开了一个小饭店,以炸菜角、糖包和卖面条、馄饨谋生,第一天只卖了3.7元。

“他有什么能耐,想在这里开饭店?”刘开瑞一开张,附近一些居民就说风凉话。这也难怪,因为先前已有七八个老板在此开饭店,没有多久都关门了。

再难也要坚持下去!听到人们的议论,刘开瑞在心中默默地寻思着: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饭店都垮了呢?他就向周边居民了解情况,并仔细观察来此吃饭的顾客。时间一长,他终于弄明白主要原因,是这些老板不会经营,加之饭菜没有特色,质量差不好吃。

刘开瑞说:“对待顾客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自己做出来的饭菜,只要父母能吃,自己能吃,顾客就能吃。” 于是,他办了个包子店,从提高食品质量入手,价廉物美,诚信经商,终于站住了脚跟。但一个月下来,只能维持家中吃用,没有赢利。

为了打开局面,他作了深入调查,得知周边大多是小平房,住的人收入不高。于是,他面向平民百姓,早上卖早点,中午卖包子,还可以炒菜,他自己掌勺。

没有资金,他向朋友借,还贷了1000元。他每天起早贪黑,辛勤劳作,慢慢有了起色。

滚着“雪球”发展

1999年,根据郑州食客的口味需求,经过多方考察,刘开瑞把包子店改为“刘记饺子馆”,开始专营有特色的饺子。

他把赚来的钱进行滚动投资,像“滚雪球”一样逐年增加,购买了电动绞肉机、绞面机、绞菜机等设备,还把炉灶全部改为燃气灶,添置了冰柜、冰箱等电器。

“开饭店只有走正道,不赚昧心钱,才能越走越富裕。”刘开瑞始终坚持这一条经商原则。有的肉贩子有时往店里送廉价肉,他一看肉质不好,坚决拒绝,严把进货质量关。

有的人让他用炸鸡油、烤鸭油充肉,从中赚钱。他认真地说:“那是坏良心,我不干!”

刘开瑞靠着诚信经营,质量取胜,赢得了许多“回头客”,大老远的顾客也到他这里吃饺子。当年他一天只赚50元,到1995年一天赚100元,如今他一天能赚600元。他有了几十万的存款,在郑州为两个孩子买了房子和汽车。

“滚雪球”的经营方式,帮他敲开了致富门。他的饭店被二七区评为“优秀诚信企业单位”。

致富不忘奉献爱心

刘开瑞致富后,热心公益事业,感恩回报社会。家乡要修路,他两次捐款8000元;小区下水道不通,他带头拿出300元找人疏通;每年的慈善日,他都要慷慨捐资;每到春节、八月十五等重大节日,他总要包饺子、蒸馒头,慰问社区里的烈军属、五保户和困难户;他还招收下岗工人来做工,接收贫困大学生到店里勤工俭学,减轻他们的家庭困难。

谈到今后的致富打算,今年58岁的刘开瑞拍了拍黏着面粉的手笑着说:“现在郑州许多顾客都知道这里的饺子好吃,我想把饺子做出自己的品牌,拓宽经营渠道,搞个批发部批发手工速冻饺子,让美味的饺子走进千家万户。”

图为刘开瑞给员工演示包饺子技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