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名人是怎样教育孩子的
地久天长
尧帝访贤与尧舜祠
年龄称谓与尊老敬贤
图片新闻
“父母官”的来历
图片新闻
面子问题
土地的诱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年龄称谓与尊老敬贤

程勉学

中国人注重年龄称谓,尤其注重它的文化内涵。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人便以此为训,称三十岁为“而立”之年等。古时男子20岁束发加冠才算成年称丈夫,唐初“四杰”之首王勃曾著文说:“等终军之弱冠……”后人便将20岁称作“弱冠”。大概是说刚刚成年,还不够成熟的意思吧。

其实,年龄的称谓远不止这些,人从一出生,各个年龄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一周岁内称襁褓、婴儿;三岁以内为髫草、孩提;十岁以下为黄口、童子等。少年时期的称谓最多:什么豆蔻、志学、花季、趋庭,等等。进入老年,50岁称艾服、大衍、知非、杖家等,60岁叫花甲、耆叟,70岁叫古稀,八九十岁称耄耋,百岁为寿登期颐,又称人瑞。就连为老人祝寿亦有不同的城谓:60岁叫耆寿,77岁为喜寿,88岁为米寿,99岁为白寿,108岁为茶寿,等等,不一而足。

古时候,以年长为尊,年轻人尊长者为“老前辈”,称自己为晚辈或后生,是一种文明礼貌的美德。纵使是帝王,若年幼即位,也自谦为“冲人”,意思是说自己还年轻,需要老人的扶持和帮助。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儿子刘庄做皇帝后,对他的老师恒荣就十分敬重。恒荣每次生病,他都要亲自登门看望,并且一进恒府大街便下车步行,以示尊敬。恒荣去世,他不仅亲自赴丧送葬,还将首阳山南麓赐予恒荣作墓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登基的第二年冬,即在太学举行了养老大典。他把李躬委为三老,恒荣为五更。大典这天,皇帝亲自将三老和五更接到太学讲堂,并挽起袖管亲自为他们送献肴肉,拿酱来进食,拿爵来漱口,并说慢点吃,甭噎住。清朝乾隆年间,效法古人,由朝廷颁发诏令举办了两次“三班九老宴”,不分尊卑,畅论国是,同欢共饮,被后人传为美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