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过劳是祸首
哥本哈根大会
不应只是童话
王鸿举主动请辞让人尊敬
电动新国标是在“意淫”人
“砒霜门”滥用程序的权力何来无辜
“雷局长”要管多大的事儿
从“蚁族”到“大象”的路并不好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蚁族”的真实生活
从“蚁族”到“大象”的路并不好走
“蚂蚁”如何成长为“大象”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在五彩斑斓的都市中,这样一个群体逐渐进入人们视野: 他们受过高等教育,但主要从事保险推销、电子器材销售、广告营销、餐饮服务等相对低端的临时性工作,有的甚至处于失业半失业状态;平均月收入低于两千元,绝大多数没有“三险”和劳动合同;他们的平均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九成属于“80后”一代;他们生活在城乡接合部或近郊农村,形成独特的“聚居村”。

这就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这个群体又被称为“蚁族”。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后,在主编的《蚁族》一书中写道:他们是继农民、农民工和下岗职工之后的第四大弱势群体。由于像蚂蚁一样具有较高的智商,过着群居生活,“蚁族”由此得名。

环望我们每个人的左右,都有着“蚁族”的身影。他们没有家庭背景与社会关系,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在大城市的边缘,希冀有朝一日能成长为“大象”。然而,从“蚁族”到“大象”的路并不好走,褪去了天之骄子的华丽外衣,这些80后大学生的梦想逐渐归于现实。

2007年7月,还有一年大学毕业的小周从成都来到合肥。第一次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小周很快在安徽省立儿童医院后面的巷子里安置了自己在合肥的第一个“家”,每月房租150元,水电费加起来不超过200元。这个位于市中心的“城中村”虽然价格便宜,但一个小院子里生活了十几口人,只有一个卫生间,处处充满了不便。两个月后,小周和同学搬到了相对偏远的板桥,两室一厅一卫的房子每月要付450元的房租。两年过去了,小周从当年的“城中村”搬到了青年小区,从北二环的亲戚家搬到嘉河苑,从南园新村搬到港澳花园,从科大的校园宿舍搬到桐江小区……成了名副其实的“搬王”。

伴随数十次搬家的,是换工作。毕业至今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小周已经换了三次工作,从最初的每月600元到现在的2000元,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回望或深或浅的脚印,小周感慨:一个城市最美的莫过于每一盏霓虹灯。不定的漂泊感让她千万次地呼喊“我想有个家!”现在,她只想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向梦想中的生活不断靠近:有个单身公寓,有辆小车……

如小周一样的80后大学生,并非少数。北京大学博士后廉思负责的课题组历时两年,深入北京唐家岭、小月河等大学毕业生聚集村,经过大量的个案调研与546份有效问卷的统计,认为“蚁族”群体的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毕业生为主,税前月平均收入主要集中在1000~2500元。同时,“蚁族”的基本生活消费相对较低,每月的房租平均为377元,饭费为529元,月均花费总计1676元。多数被调查者都处于收支平衡或略有结余的状态。

廉思将这群人的生存状态撰写成专著《蚁族——大学毕业生聚居村实录》。课题组研究表明,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就有10万人以上。此外,上海、武汉、广州、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存在这一群体。该书于2009年9月出版发行后,迅速引起社会各界和媒体的关注。“蚁族”,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苦并快乐着

毕业之后,生活扑面而来,梦想流离失所,这样的反差令“蚁族”倍感彷徨、茫然。

网友“rongwei123456”说:蚂蚁“高智、弱小、群居”的形象,被赋予到大学生群落,是一种悲哀。然而,社会的就业难题,教育的停滞和困境,使得他们的生活状态一如蚂蚁般的渺小和艰辛。

就业难是摆在“蚁族”面前最棘手的问题。在11月的首场全国秋季毕业服务周合肥招聘会上,一些要求初中生就可以做的岗位,却有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去应聘。不管出于无奈还是积累经验,在低于千元的薪水甚或“零工资”面前,“先就业再择业”成了大学生们的共同选择。

网友“优嘎”的提问有些沉重:面对城市的高房价、低工资和稀缺的工作机会,这个群体生活困窘。可是,当我们关注这些“弱势群体”的时候,应该先思考一个问题:是什么造成了他们的这种现状?

廉思认为,一方面,大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很大。另一方面,“蚁族”的形成也受到就业形势变化和就业政策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社会对高校毕业生需求的增长速度并没有赶上毕业生数量增加的速度,毕业生就业的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使得许多接受了大学教育但却没有一技之长的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尴尬的局面。

有观点认为,“蚁族”的出现证明“80后”向上流动的机会相对较少,渠道也不顺畅,在社会地位上处于“要上不上,要下不下”的尴尬境地。网友“ATM专卖”说:在‘蚁族’的背后,是一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问题,是一个涉及社会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而在这样严肃的“理论问题”之外,则是活生生的生存困境,是面包和房租,是交通费和电话费,是娶不起媳妇和养不起爹娘。

大学校门已走出,而社会的大门还没有完全敞开,这是一个艰难的必经阶段。安徽师范大学2006届毕业生小张说,远离生养自己的小乡镇、奋斗在大城市,他苦并快乐着。小张表示,面对远未稳定的工作和生活,偶尔有一丝退却产生的时候,更强的声音总会出现在心中,那就是“爱拼才会赢”,风雨过后就是彩虹。

“蚁族”,这个受过高等教育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尽管没有电视剧《奋斗》中主人公一样的显赫家世,但他们的心中却始终有着坚强的信念:“再多的困难我也不会回头”,“人活着,就要不停地往上走”……无数的“蚁族”正在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奋斗”的真正含义,在积蓄力量的同时,他们也希望社会能够在就业、住房等方面给予这个群体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实实在在的关怀。

在廉思的调查中,29.27%的受访者把“平等的工作机会”作为希望政府提供帮助的首选,其次是“住房政策的倾斜”和“平等的户口政策”,还有“医疗政策的倾斜”、“职业技能的培训”等其他方面的要求。

让“蚁族”有一个相对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是社会的责任。媒体评论员魏英杰认为,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大背景下产生的“蚁族”现象,关涉地区差异、高等教育、大学生就业、房地产价格等诸多社会问题。而一个城市怎样对待外来人员,既能够体现这个城市的襟怀与底蕴,同时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管理者首先应设法让这些群体获得相对低廉、卫生的居住环境,条件允许的话,还应当建造若干廉价公寓,使之成为“蚁族”居住和工作的“中转站”。

处于“生存之上,生活之下”状态中的“蚁族”,不该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蚁族”的青春与梦想,需要整个社会的呵护与关爱。各级政府当尽可能地创造平等的就业环境,更科学地对接高等教育与就业需求;关注“蚁族”就业质量和实际生活状况,尽快地将低收入大学生纳入保障行列,在廉租房、医疗、技能培训和就业信息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

据新华社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