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4版:要闻*国际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奥巴马领取
诺贝尔和平奖
菲律宾65名平民遭绑架
塞拉亚不接受政治庇护
西班牙主权信用被降级
美军无人机空袭塔利班
“基地”认领巴格达爆炸
美朝对话达成一定共识
博斯沃思今赴中交换意见
36国向阿增兵6800
巴逮捕5名美国人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一份由丹麦拟订、明显维护发达国家利益、与《公约》责任原则相悖的草案在会上流传
哥本哈根惊曝“西方密约”
12月9日,在希腊首都雅典,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后中)接受儿童们递交的签名和卡片。当天,20名希腊儿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代表和环保组织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前往总理办公室,向帕潘德里欧递交了约56000名市民签名和2500名儿童绘制的卡片,呼吁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寻求遏制全球变暖的方法。 新华社发

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召开之际,一份由丹麦拟订、明显维护发达国家利益的草案在会上流传。草案内容引起发展中国家代表强烈不满。

为平息怒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伊沃·德布尔9日声明,草案是一份非正式文件,仅供讨论,不会成为大会协议最终文本。

“丹麦草案” ——充分暴露了发达国家的政治嘴脸

这份大会外泄文件名为“丹麦草案”,最早由英国《卫报》网站公布。《卫报》说,“一个小圈子”秘密拟订这份协议草案,参与国包括英国、美国和丹麦。

文件摒弃《京都议定书》内容,定下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减排目标和排放峰值年份,还建议削弱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援助资金方面的支配权,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定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相悖。

《卫报》援引发展中国家对草案的一份分析文件报道,文件主要内容包括:

——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制订减排目标。在2050年以前,发达国家人均碳排放量上限为2.67吨,发展中国家则不得超过1.44吨。前者数量几乎为后者两倍;

——强制要求发展中国家同意定量减排目标和措施,定下碳排放峰值具体年份;

——削弱联合国在气候变化援助资金方面支配权,把权力转交给世界银行。发达国家将根据发展中国家减排具体行动决定是否给予资金援助。

“大象踩蚁” ——发展中国家决不因此抵制大会

“丹麦草案”内容一经泄露,立即激起发展中国家和一些国际组织震怒。

国际乐施会成员希尔说:“这就好比蚂蚁身处一间满是大象的屋子。发展中国家眼下有被挤出气候变化大会的危险。”

代表77国集团和中国发言的苏丹外交官卢蒙巴·迪亚平直言:“对发达国家,我要说,这是你们需要的协议,不是我们需要的。”

迪亚平说,这份文件严重冒犯发展中国家,危及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谈判进程。不过,77国集团不会因此抵制大会。

“大会进行到现在阶段,77国集团成员不会退出谈判,因为我们无法承担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失败的后果。”他说,“但是,我们不会在一项不平等协议上签字。我们不能签署那种协议,让全世界80%人口继续受苦受难。”

“仅供讨论” ——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成为新协议

面对发展中国家集体声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德布尔忙作澄清,以平息众怒。

德布尔说,“丹麦草案”11月27日提出,是一份仅用于讨论的非正式文件,已经过期。“这份文件以及流传的其他文件从未正式摆在谈判桌上。它们只是一些国家数天前提出用于谈判的基础。”

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主席、丹麦气候与能源大臣康妮·赫泽高则以“承诺”安抚发展中国家情绪。她说:“在任何情况下,所谓丹麦秘密草案都不会成为气候变化新协议。”

积极投身环保事业的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也帮忙“打圆场”。他说:“国际磋商中,各种文件流传或泄露并不少见。我认为,我们应当正确看待此事。在大会初期,我不会把过多精力放在一份泄露的文件上。”

新华社特稿

点评

试看美国“气候政治”迷宫

代表美国等发达国家立场的“丹麦草案”横空出世后,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9日骤然“升温”,万里之外的华盛顿也“热气腾腾”。

美国前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佩林9日给《华盛顿邮报》撰文,呼吁总统奥巴马“抵制”哥本哈根大会。她的理由是,气候变化本为“科学问题”,而今正在沦为奥巴马可资利用的“政治问题”。

她指责说,接受哥本哈根的“政治科学”危及美国经济和就业。两位数的失业率、经济复苏走向不明——佩林抓住了奥巴马政府和民主党人痛脚。

不过,奥巴马政府借哥本哈根施压华盛顿同时,反过来也在借助国内民意、舆论和政争,在哥本哈根施压他国,以民意为挡箭牌,要求其他国家做出更大让步。

如此看来,佩林等人事实上起到“唱黑脸”作用,与“唱红脸”的奥巴马政府遥相呼应,共同谋求美国在哥本哈根大会上的利益最大化。

回头看美国气候谈判代表托德·斯特恩9日在减排和援助问题上的强硬表态,他的听众仅在哥本哈根吗?

华盛顿的气候政治迷宫中,发展中国家还能找到“责任”、“义务”和“正义”吗? 新华社记者 冯武勇

世行和标普推出首个新兴市场碳效率指数

中国三家单位参加

据新华社哥本哈根12月10日电 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IFC)和标准普尔10日在哥本哈根宣布,将推出首个新兴市场碳效率指数,目标是未来三年内为新兴市场中碳效率高的公司融资超过10亿美元。

该指数名为S&P/IFC碳效率指数。世界银行称,该指数将鼓励新兴市场的公司进行竞争,使碳效率高的公司找到长期投资者,这也能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

该指数由标准普尔制定,选取发展中国家中碳足迹低的公司构成,中国移动、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人寿保险等公司都作为成分股参加。

随着气候变化成为热门话题,“绿色”金融产品也成为投资新宠。在2008年,标准普尔就曾推出美国碳效率指数。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