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开展专项整治 净化文化市场
新面貌 新风尚 新产业 新农民
亲民爱民成为政府主旋律
两项目获科技部扶持
帮扶工程温暖居民心
文化广场活动丰富多彩
流动党员校街共建启动
排查安全隐患保平安
传承绝技
领航者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新面貌 新风尚 新产业 新农民
——走进中原区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二砂村
花卉养殖成为当地的一大产业。
封闭式规范化的农贸市场为村民购物提供了方便。
阅览室里数千册的图书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本报记者 杨学栋 文 许大桥 图

中原区须水镇二砂村是一个特殊的村庄,这里曾是郑州第二砂轮厂知青农场,1978年农场撤销后,由二砂的退休职工及其家属,在政府的支持下组建成了二砂村。如今,二砂村是中原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和示范村。昨日上午,记者来到这里,感受新农村的新气象。

二砂村位于须水镇西部,距市区7公里,全村312户,800余人,流动人口1000多人。二砂的职工来自全省各地,姓氏很多很杂,现在的二砂村有姓氏104个,堪称郑州姓氏最多的村。

还没进村,五六栋高高的住宅楼就映入了记者的眼帘。进村后,笔直平坦的柏油路、成排挺立的路灯、漂亮整齐的楼房,好像是走进了市内的住宅小区。连接郑上路和中原路的兰州路从村中直穿而过,路两边有商店、饭店、大型超市、农贸市场等,人来人往。村党支部书记段桂强告诉记者,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完善基础设施,村里投资2000多万元对全村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和完善。

该村坚持以“工业兴村、以工补农”,村里创办了磨料磨具、机械加工、化工、编织等工业企业20多家,共5个工业区,年创产值8000万元,全村过半劳力进厂务工,年务工收入达300万元。全村近300亩耕地由村集体经营,全部种植花木,所得收入分配给村民。每个村民每月还可分得30斤面、5斤米、1斤油。

在村文体活动中心的3楼农家书屋有80平方米、8000册图书,几大排书架一字排开,上面整齐地摆放着文化类、科技类、政策法规类、保养护理类书籍。65岁的村民康虎告诉记者:“我早上在文化生活广场健身,上午在3楼的书屋看看书,在2楼的多功能室玩玩棋牌、打打乒乓球,晚上在家看看有线电视,一天就这样滋润充实地度过,生活质量不比市区的老人差。”

二砂村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辐射周边,庙王村、付庄村、白寨村、卅铺村等村民也前往二砂村买菜、看病、购物消费。二砂村为自己定下目标:打造位于须水镇和荥阳豫龙镇之间的新城镇。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