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专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09“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2009“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候选人名单

01 牛志国

男,47岁,郑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维修工。自1987年工作以来,他任劳任怨、默默奉献,先后获得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优秀共产党员”、郑州市“职业道德十佳标兵”、河南省建设系统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从事维修工作20余载,牛志国刻苦钻研维修技术,不断提高服务和技术水平。利用休息时间,他认真研究热水器和灶具的原理,把拆掉的零件合理利用,变废为宝。同时,面对社会的特殊群体——残疾人、特困户及军烈属等,牛志国在工作及生活中更是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心。他和郑棉三厂特困残疾用户李保山结成帮扶对子时,毫不犹豫地支付了全部维修费用,又为李保山购买了新灶具。每年,他都会自费购买一些燃气灶具送到困难用户手中,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在牛志国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员工加入到“服务百姓生活、真诚奉献社会”的队伍中来。郑州燃气集团有限公司因势利导,大力表彰“牛师傅”先进典型,并在抄表收费、设计施工等窗口单位组建了33支“牛师傅服务小分队”,把一名维修工无私服务群众的个体行动,变为公司服务百姓的集体行为,实现了从“一头牛”到“一群牛”的群体服务意识的升华。如今,“牛师傅”服务队已成为郑州市家喻户晓的一支服务明星团队。

02 王挺军

男,48岁,现任新乡市红旗区洪门办事处新兴社区主任。王挺军同志1978年10月入伍,在大西北边远艰苦地区空军某部服役23年,历任战士、班长、学员、飞机机械师、参谋、干事、政治指导员、保卫股长、飞行大队教导员、副团职政治理论教导员等职,多次参加联合军事演习、地方抢险救灾,多次立功受奖,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军官”、“优秀党务工作者”。

2001年3月转业时,为了减轻地方政府安置工作的压力,王挺军毅然放弃了到政府机关工作的机会,选择了自主择业。回到新乡后,在众多的机会面前,他选择了应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经选举走上了社区居委会主任的岗位。8年来,王挺军先后在两个社区工作过,先把一个试点社区建设成全市的示范社区,后又主动要求到洪门镇刚成立不久、矛盾相对突出的新兴社区工作。王挺军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又把一个连续多年集体进京、进省上访的不稳定社区建成了和谐稳定的先进社区。新乡市委、红旗区委、洪门镇党委分别作出了向王挺军同志学习的决定,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14家重大媒体和省、市多家媒体分别报道了王挺军同志8年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居民群众服务的事迹。

03 王淑贞

女,59岁,漯河市源汇区空冢郭乡赵岗村农民。前夫去世后,她带上双目失明的婆婆改嫁,坚持20年来孝敬盲婆婆,把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面对双目失明的婆婆,20多年来,王淑贞一日三餐给她端吃端喝,每天为老人打水、洗脸、梳头,给予了精心照料。到了夏季,王淑贞经常给盲婆婆洗衣抹澡,驱赶蚊蝇。每到冬天,晚上王淑贞总是老早就把热水袋放到婆婆的脚前,让她取暖。有一年冬天,婆婆不知道什么原因突然拉肚子,弄得浑身上下和被子上到处都是污秽。王淑贞一见此景,二话没说,先给婆婆一点一点擦洗干净,又把自己盖的棉被先给老人盖上,然后把衣裳和棉被全给拆下洗净。水冷刺骨,北风凛冽,洗好的衣服根本没法等着晾干。王淑贞就索性连夜洗好,放在火炉上烤干套好,忙了一个通宵。

20多年来,风里来雨里去,王淑贞坚持在盲婆婆的床前行孝。真爱无言,无怨无悔——王淑贞对这位双目失明的婆婆倾一片爱心和孝心,受到附近干部群众一致称赞。2001年,大队村委会特意给王淑贞送上一块敬老模范的光荣匾。

04 白国周

男,39岁,中平能化集团七矿开拓四队班长,2009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白国周同志潜心研究和实践煤矿班组管理工作方法,探索出了可学可用的三勤、三细、三到位、三不少、三必谈、三提高的“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成为煤矿班组安全建设的工作指南,实现了煤矿班组管理创新,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等国家五部委联合下文,并召开专题会议,在全国煤矿系统全面推广他的工作方法。

白国周在煤矿井下生产一线连续工作22年没有出现过蹭手碰脚的小伤。担任班长21年,所在班和班里工作过的230多名工友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事故。担任班长期间,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亲情管理,所带的班形成了一个和谐的大家庭,是安全、生产、和谐建设的“示范班组”,他本人也被誉为“本质安全人的典范”、“基层班组长的楷模”。现在,白国周已经培养出13名优秀班长和多名劳动模范、技术状元、技术能手。这些班长和所带班组也从未发生过安全事故。白国周同志认真钻研业务,掌握了10多个工种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拥有5个工种的上岗证,两次在技术比武中获得“技术状元”,是企业的“首席技工”。

05 申 红

女,42岁,郑州陈砦蔬菜销售配送管理有限公司经理。

1998年,申红偶然从报纸上得知,一对小姐弟一夜之间成为无依无靠的孤儿。申红决定:独自挑起抚养两个孩子的担子。申红含辛茹苦10年,拉扯姐弟俩长大。如今的姐弟俩,姐姐已经出嫁,弟弟从部队复员转业。

不仅如此,多年来,申红一直热心公益事业,时时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对孤寡老人。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申红发动员工和商户捐款两万多元,又从公司取出15万元,送到河南省慈善总会。随后,她又自己拿出10万元,紧急组织了40吨新鲜蔬菜,随车送往地震灾区。2009年5月,汶川大地震1周年时,申红再赴灾区,慰问困难群众。2009年“六一”期间,她出资10万元为自己的母校捐建了“儿童书屋”。她还多次到省女子监狱作报告,签订《帮教协议》,教育和挽救失足青年。申红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人,《中国妇女报》、《河南日报》、《大河报》、《知音》杂志等多家报刊和电视台对她的事迹进行了报道。以她为原型拍的电影《世上最亲的妈妈》,于2008年母亲节在河南首映,同年10月在央视播出。申红先后荣获“郑州市十佳母亲”、“河南省十佳母亲”、“温暖2008河南十大爱心人物”、“中原十大创业女杰”等荣誉称号。

06 祁兴磊

男,现年48岁,现任泌阳县畜牧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高级畜牧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河南省优秀畜牧专家。

祁兴磊同志参加工作27年来,一直在畜牧业生产第一线工作。他先后主持实施畜牧科研和推广项目14项,主持推广实用畜牧兽医技术18项,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8项,累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

祁兴磊同志带领科研人员历时21年, 艰苦奋斗、潜心钻研,主持育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品种——夏南牛。夏南牛育种项目累计新增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其研究成果居国内领先水平。祁兴磊被誉为“夏南牛之父”,还先后被驻马店市政府、泌阳县政府记个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他单独或主编的《夏杂牛饲养管理技术》等畜牧兽医培训教材和科普资料16种,印发10万多册(份)。祁兴磊同志曾先后30多次受到市级以上政府和业务主管部门表彰和奖励,并当选河南省劳动模范,被评为河南省第七批优秀专家、“感动天中十大新闻人物”。

07 孙双华

男,43岁,现为鹤壁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普通的神经外科大夫。2007年,孙双华参加了河南省组建的中国第14批援埃塞俄比亚医疗队,在埃塞俄比亚最大的医院——亚的斯大学附属黑狮子医院神经外科工作。

在埃塞俄比亚工作的2年期间,他时刻牢记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以祖国名誉为重,以鹤壁形象为重,以白求恩大夫为榜样,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用智慧和双手救死扶伤,为保障受援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被埃塞俄比亚政府称为“近年来在埃塞俄比亚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医学专家”,为祖国赢得了赞誉。

2008年12月5日,在外交部、卫生部、商务部举行的纪念我国援外工作45周年暨表彰大会上,荣获援外医疗队员的最高荣誉——全国援外医疗先进个人,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埃塞俄比亚政府授予孙双华同志国际援助专家的最高荣誉——“杰出援助专家”。同时,孙双华被该国著名的亚的斯大学聘请为客座教授,成为该校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的客座教授。

08 朱振华

男,32岁,1994年12月入伍,1996年12月入党,本科学历,河南滑县人,历任班长、排长、参谋、副中队长、中队长等职务,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二中队长,国庆60周年阅兵时任三军仪仗队旗手。

入伍以来,朱振华始终加强理论学习,担任军旗手和执行队长期间,先后完成400多次仪仗司礼任务,并高标准完成国庆50周年阅兵的标兵任务、澳门回归升旗、国庆60周年阅兵军旗手等重大任务。在受领国庆60周年阅兵任务后,他还配合徒步方队指挥部先后完成受阅队列动作拍摄、进行示范教学等任务。

参军入伍以来,朱振华舍小家为国家,一直默默无闻地干好本职工作。入伍4年后,他才第一次探亲回家。担负国庆60周年阅兵任务期间,年幼的孩子生病住院,朱振华都没有时间照顾。训练中,朱振华对自己要求苛刻,敢于吃大苦、耐大劳。截至2003年,在担任军旗手和执行队长期间,他亲自上场完成了400多次仪仗司礼任务。特别是在2009年国庆阅兵过程中,作为队员兼方队教练,他积极钻研改进方法,研制了转头角度尺、踢腿练习器等辅助工具,显著提高了训练水平。

09 杜东翔

男,46岁,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业务监督管理中心主任。从事检察工作25年来,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甘守清贫、淡泊名利,以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为己任,勤奋钻研业务,努力敬业奉献,以超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长期坚守在检察岗位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杜东翔把法律看做群众心中的一杆秤。在执法办案过程中,他始终忠于法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两袖清风。在因换肾手术背上沉重债务的艰苦条件下,他仍一如既往地坚守廉洁奉公、公正执法的职业操守。他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被同事称为“活字典”、“百事通”。经他审查和办理的案件共有6000余起,没有一起错案,没有一起引起上访。

杜东翔把检察事业看作自己生命的全部。2005年,他接受了肾脏移植手术。医生告诉他至少休息静养1年,可是他术后不久就返回工作岗位。重新上班3个月后,他就因工作劳累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出于对他的爱护,宛城区检察院将其调到检察业务监督管理中心任主任。到新岗位后,他带病加班230多个工作日,亲自审查疑难案件427件,最高人民检察院和河南省委先后作出向杜东翔同志学习的决定。

10 李 灵

女,27岁,周口市淮阳县希望小学校长。为了修葺校舍,她自己出钱搞建设,至今一身债务。夏天,教室里没有空调,冬天没有密封的窗户,甚至天黑得早了,灯光也有些昏暗。教室里的地板有些坑坑洼洼,砖墙也会掉渣,讲台也是不平。这里的孩子很穷,大部分是留守儿童。学校里八成学生跟随爷爷奶奶生活。虽然义务教育免了学费,但是对于农村的老年人来说,几角钱的本子也是沉重的负担。

2009年6月,趁着学校放麦假,李灵拿着200元钱坐车来到郑州,想通过收购的方式,买一些城里孩子不要的教辅和课外书。这已经是她第3次收购教辅了。2008年,她曾两次到周口市区收书。

考虑到还有更多的农村孩子需要书,李灵就把自己收购的一些图书捐给别的学校。现在,李灵和郑州晚报联合成立了“爱心图书联盟”,希望能够建立一个畅通的图书捐赠体系,让城市和农村之间建立一个图书周转的渠道。在她看来,城里孩子不用的书,在农村可能就是改变孩子命运的无价之宝。为此,李灵还在不辞劳苦地奔波着。

11 李高峰

男,41岁,河南省扶沟县人,曾获“在京优秀务工创业青年”等荣誉称号,并被授予“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1年开始在北京务工,9年来,他坚持不懈,在美化环境、社会治安、城市管理、环保宣传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清理小广告几十万条,清理无人管理厕所8座,清理卫生死角百余处。在社区治安巡逻时,他共抓获各类违法分子28人次,为此他经常受到打击报复,但从不退缩,被群众称为“社区110”。他帮助孤残人员30余名,为没有依靠的外地来京人提供免费住宿,先后帮助120余人找到了工作,为100多名农民工维权讨回工资200多万。

2007年4月,他发起成立了“河南在京环保志愿者服务队”,发展志愿者700多人,参与环保公益活动80余次,足迹遍布北京重点商业区、街道社区。北京奥运会期间,他担任奥运新闻中心处河南籍志愿者总协调员,组织河南在京服务的100多名志愿者积极投入奥运志愿活动中,为奥运会城市交通、安全保卫提供志愿服务1700多人次。李高峰坚持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理念,在一如既往地为北京环保做服务的同时,他还在用自己的精神来感染更多河南及其他省区市在京务工人员,加入到“志愿者服务队”。

12 李敬斋

男,57岁,商丘永城市顺和乡农民。

1989年,李敬斋被确诊患上了股骨头坏死症。抱着一线希望,拿着东借西凑的2000多元钱,他赴穗求医,但这些钱远远不够医院的治疗费用。在主治医师、广州中医大学袁浩教授的争取下,医院同意将住院费减半,还安排李敬斋的妻子在医院做临时清洁,免了她的陪护床位费。出院时,李敬斋还欠1000多元的医疗费,袁浩又偷偷帮他垫上,并为他们买来回家的车票。此后的19年间,李敬斋和袁浩教授一直保持着联系,教授对李家的帮助很多,李敬斋报恩的念头与日俱增。2008年9月,袁浩的夫人中风了,李敬斋便把妻子送到广州照顾她。2009年5月,袁浩也突然中风住院。李敬斋赶紧辞了工作,第一时间赶到病榻前,为老人端茶送水、擦身子,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爹一样无微不至。在李敬斋的精心照料下,袁浩终于康复出院了。

李敬斋夫妇知恩图报舍家赴穗照顾恩人的事迹感动了广州城。当记者问李敬斋“现在出名了,感觉如何”时,李敬斋说:“没什么感觉,继续照顾好老人吧!很正常一件事,我要不来照顾他,我会自责一辈子。”李敬斋家有80多岁的父母和一个从小患小儿麻痹症的弟弟。前段时间,正值农忙秋收季节,老两口和残疾的弟弟还要下地干活。提起这些,李敬斋表示出了对父母和弟弟的愧疚之情。但他说:“我不这么做,良心过不去。人家对咱们有恩,我们得记着,这是做人最起码的准则。”

13 李振华

男,85岁,河南中医学院原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他从医60余年,从教50余载,是全国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曾任七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1990年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2009年被劳动与人力资源部、卫生部评选为全国首届国医大师。

李振华教授遵循“重医术当更重人品”的准则,时时以病人为重,将济世活人、积善成德作为其一生之追求。他精于临床,经验丰富,对患者一视同仁,不分贫富,临证强调四诊合参、谨守病机,其辨证确切、用药灵活,理、法、方、药丝丝入扣。李振华教授治学严谨、勤学务实、精益求精、经验丰富,其治学经验为勤、恒、精、博、悟,学术思想独特,科学研究成果累累。他育才爱才,先后指导培养了10届硕士研究生,同时为学院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中医人才。他还曾任《河南中医学院学报》、《河南中医》杂志主编,为推进中医药学术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14 李海景

男,终年40岁,生前系南阳市信访干部。

从事信访工作15年中,李海景同志始终忠诚党和人民的事业,心系群众、一心为民。从事接访工作的5年中,他接待群众万人以上,从事办信工作5年中,对群众的反映诉求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回答,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赢得了群众的广泛信任和爱戴。群众送给他的《感谢信》超过了100封。

从事综合调研工作的5年中,他经常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常常夜以继日。去世前的两个月,他没有休息过1天,大部分时间都在熬夜加班,特别是在他去世前的3个晚上,每天都加班至凌晨两点以后,直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以身殉职。

李海景同志工资微薄,妻子没有工作,每月都要支付母亲和岳父、母的药费,经济十分紧张。至今李海景家也没有住房,连平常穿的衣服,大多都是别人穿过送给他的。就在这种情况下,他还经常给上访群众回程车费,为灾区群众捐款等。李海景同志去世后,同事们和其家人一起整理其遗物时,发现一张银行卡,上面仅有93元存款。

15年来,李海景同志为党的信访事业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透支了全部的精力和能量,终因劳累过度,引发心脏猝停,献出了年仅40岁的生命。他用生命诠释了信访干部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精神。

15 张天佑

男,55岁,现任河南省确山县司法局“148”法律服务所所长。

张天佑1988年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至今已整整21个年头。在法律服务工作岗位上,他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忠实履行法律服务职责,竭力为群众维权。特别是2000年为农民工维权服务以来,农民工走至哪里,他就服务到哪里,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总行程超过20万公里。他曾深入雁北深山、福建龙岩,解救回外出打工被骗的三名少女;也曾三赴霸州,五赴青岛,十赴北京,先后到上海、南京、温州、深圳、贵阳、大连、太原、乌鲁木齐等地,为确山县及周边区县的54名伤亡农民工(其中亡20人,伤残34人)维权索赔,总金额超过400万元。张天佑先后多次被省、市、县评为先进工作者,2006年荣获县“五一”劳动奖章;2007年被河南省委政法委、驻马店市委政法委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个人”;2008年2月,被市司法局记三等功一次;2008年4月作为驻马店政法系统5名先进典型之一,参加市政法委组织的“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市九县一区巡回报告。

16 周国平

男,59岁,郑州市金水区总医院院长、书记,外科副主任医师。

在30多年的基层医院院长岗位上,周国平用忘我的精神践行着救死扶伤的神圣使命。他用高超的医术使许多患者起死回生,几十年来做手术上万例,从未发生过一例事故和纠纷。作为一名医生,他服务周到、细致,用爱心呵护生命,几乎没有休息过星期天和节假日。因劳累过度,他患上高血压、房室传导阻滞,几次晕倒在工作岗位上。他手机号码常年公布在医院大厅,随时接受每一位患者的求助和咨询。每年大年三十、元旦等节日,他都在医院和病人一起度过。平时,遇到经济困难的患者和病人,他都要送上钱物给予周济。医院职工有困难时,他同样鼎力相助。2009年5月,靠“山寨呼吸机”维持生命的患者“小燕子”,在他的救助下挽回了生命。作为管理者,他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区政府的支持下,创出了城乡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这一做法得到卫生部的肯定,时任省委书记徐光春批示:这一模式在全省推广。

17 贺延龄

男,终年44岁,生前系平顶山市公安局打黑除恶大队大队长。

2009年10月11日晚上7时许,贺延龄在叶县公安局指导、协调涉黑案件的侦办工作后,来不及看望突发脑溢血住进医院的妹妹,便驱车赶往郑州汇报工作。途中,他还两次通过电话指导另外两起涉黑案件的侦办工作。当车行至郑尧高速公路禹州段时发生交通事故,不幸遇难。

从警23年来,贺延龄同志一身正气,率领打黑民警向黑恶势力发起凌厉攻势,先后组织参与侦办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39个、恶势力犯罪团伙187个,平顶山市打黑除恶工作从2007年初的全省末位跃居年度前列,2008年一举夺得全省第一,并在2009年一直动态保持全省第一。2008年3月,贺延龄带领专案组转战万余公里,将有“地下市长”称号的赵明章黑恶团伙打掉;紧接着又将以“国际警察”自居的张龙科黑恶犯罪团伙打掉。

贺延龄先后被授予“河南省优秀人民警察”、“河南省优秀刑警”、“河南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2008年3月以最高票当选河南省“十大杰出中原卫士”。

18 高美丽

女,26岁,虞城县站集乡西北街村人,现为商丘市汇丰棉业有限公司的一名普通细纱挡车工。

2006年,商丘市汇丰棉业招聘人员去常州航月纺织有限公司接受培训,高美丽踊跃报了名。初到常州,高美丽对南方的生活习惯很不适应,每天还要面对车间的机器轰鸣和又脏又热的工作环境,8小时的不停走动,反复着“接头”和“换粗纱”动作。但她学得比谁都快都认真,上班时跟着师傅刻苦训练,每一个挡车技术要领都认真体会,每一个动作都认真揣摩。下班后,自觉留下来“练兵”。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她便脱颖而出,提前独自上岗。

回到汇丰棉业后,高美丽主动请缨,让公司多给她安排新职工进行培训。冲她这份热情和干劲,公司组织了20多名职工交给了她,她和这20多名没有任何技术基础和工作经验的职工每天在大仓库练习“接头”、“掐头”的动作,指甲劈了,手指肿了,她全然不顾,硬是在短短的13天时间里把这20名新职工培训成能独立操作的挡车工。

因为业绩突出,2008年高美丽入选“全国1000名优秀农民工”。2009年,高美丽从全国受到表彰的1000名农民工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国4名参加国庆60周年庆典观礼的优秀农民工代表之一,也是河南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农民工代表。

19 梁金牛

男,60岁,河南省灵宝市焦村镇卯屯村农民,国家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被誉为豫西民间“萨马兰奇”。

2009年,梁金牛作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代表,应邀到山东济南观摩第十一届全运会,受到了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的亲切接见。

尽管自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左臂严重萎缩,但梁金牛非常热爱体育。几十年来,他从个人参与体育活动,到组织举办村级年度篮球赛事,再到组织举办农民篮球联赛,为开展农村篮球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经他提议和组织,灵宝市“卯屯村‘园林杯’农民篮球邀请赛”从1993年开始举办,一直延续至今,共举办了17届。从2004年开始,梁金牛又以各村古庙会为平台,采取主客场积分制的办法,开始组织举办灵宝市农民篮球联赛,使农村篮球赛贯穿全年。联赛一个赛季要打300余场比赛,观众超过20万人次。他所在的焦村镇曾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和“全国群体活动先进单位”。

20 河南建业足球队

2009年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于10月31日结束,河南建业足球队在本赛季中先后九轮登顶,最终获得第三名的优异成绩,同时获得2010年亚洲足球俱乐部冠军联赛的资格,取得了河南足球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中国足球职业化改革以来,建业足球一直肩扛河南足球的旗帜征战南北,辗转于甲B、乙级、中甲、中超的赛场上。建业足球曾遭受挫折和重创,甲B时期的河南建业足球队,两度落入乙级,但从未轻言放弃。建业队没有大明星,但是凭着顽强的意志,建业队接连创造佳绩,让很多足球豪门在建业的主场品尝到了失败的苦果。

建业足球成为中国唯一由民营企业投资且没有更换投资人的职业足球俱乐部。1994年到现在,有多少足球俱乐部的投资人信誓旦旦地要打造“百年俱乐部”,但事实显示,国内各级足球俱乐部累计更换股东单位达150次。而建业足球队却靠着坚持、团结、拼搏,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今天。

21 永贵能源救援队

贵州省晴隆县“6·17”新桥煤矿透水事故发生后,按照河南煤业化工集团领导的指示,永贵能源迅速组建了110人的救援队伍,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救援队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与死神赛跑,架起第一个水泵,接通第一个排水管,打通了第一个生命通道,经过25天的紧急抢险,救援队员靠跪和爬,将幸存者背出险境,成功救出了三名被困25天的矿工,打破了世界历史上矿难发生后存活时间最长的纪录。

永贵能源所属救护队曾多次蝉联贵州省救援技术比武团体第一名,先后参加各类抢险救灾27次,抢救遇险遇难人员32人,被贵州省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状”、被河南省总工会授予“工人先锋号”;先后有48人次获得“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贵州省青年岗位技术能手”“贵州省应急救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为河南人在贵州赢得了荣誉、赢得了尊重。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