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我市城镇固定投资前11个月高速增长
碧沙岗
地铁站
昨开钻
集民智求真经
寻共识促发展
省委省政府召开表彰会
200万元重奖河南建业
卢展工在郑州调研
新郑产业聚集聚来财气人气
惠济赶超战略实现三大转型
中哈天然气管道竣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新郑产业聚集聚来财气人气
惠济赶超战略实现三大转型

新郑产业聚集聚来财气人气

惠济赶超战略实现三大转型

本报讯(记者 高凯 通讯员 张温良)日前,投资2.9亿元的新郑精煤有限公司正式入驻新郑市辛店煤炭循环经济产业园,该项目是今年以来新郑市“三大板块、五个产业集聚区”引进的第23家大型企业。截至目前,集聚区落户企业总数已达891家。

大企业纷纷抢滩,让新郑经济元气大增,到处都是一派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景象。出市区西行十余公里,穿过“能源重镇”辛店,赵家寨、王行庄两个年产500万吨的特大煤矿正在向地层深处掘进,两大煤矿的相继投产不仅为新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核动力”,而且也将擎起煤电循环经济的龙头。中原食品工业园紧邻“中州第一门”,10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惊人地吸引了20多亿元外来投资,被业内人士形象地称为我省的“大厨房”。活力更来自于机翼下方的新港产业集聚区,随着中储粮、天津药业和四川康泰塑胶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陆续在此投资,抢滩发展制高点,促使新郑经济标杆再次“爬高”。

肩并肩作战,促集聚效应爆发,是新郑向“传统经济”挥出的一记重拳。今年,新郑市以工业强市为主导,立足烟草、食品、化工、医药、建材等优势产业,对企业进行优化组合,打造出临空临郑临煤三大板块,五个产业聚集区即辛店煤电循环经济产业园、新港产业聚集区、龙湖高校科技产业园、薛店中原食品工业园、城北医药产业园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成功盘活了全市经济。

具体工作中,成立了新郑市产业聚集区管委会,加大对“三大板块”资源整合力度,并按照“八通六有”标准,加快水、电、路、气和标准化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项目承载能力。

(下转第二版②)

本报讯(记者 黄永东 通讯员 雷秀霞)前不久,横贯惠济南北的天河路向北“挺进”到黄河大堤,并且与正在修建中的市重点工程西北绕城公路在弓寨村交会,从而形成惠济又一个发展的“黄金十字架”。路通而财至,处于这个交会处的弓寨村也因此由农村嬗变为新城区,加速实现由纯农业村庄向现代新城的转变。

在惠济,弓寨村的“升级”并非个例,临近年终,各路终端报捷数字表明,该区通过实施跨越式发展、赶超发展战略,已傲然实现三大“华丽转型”:农村变新城、传统农业走向现代经济、单靠自我发展转为借力聚合发展。

近郊农村变身现代新城。建区初期,惠济区城区面积仅有1.2平方公里,不足全区总面积的2%,基础设施落后,交通道路闭塞,特别是在农村,几乎没有公路,生活环境脏乱差。

如今,“舒展筋骨”后的惠济城区面积已膨胀到70.8平方公里,而且,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天河路、开元路、文化北路、107辅道等主要交通干道建成通车,由村到市,不再是梦想;得益于城中村改造、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试点村建设,全区近2万农民住进现代化小区,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累计投入3亿多元,植树1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2%,良好生态环境成为独具魅力的名片。

传统农业飞跃为现代经济。作为传统农业区,惠济的农业农村面积曾达98%以上,以农林牧渔为主的第一产业占比高达56%。如今,惠济区第一产业所占份额已经下降到7.8%,而服务业占比达45.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9个百分点。

得益于“生态惠济”这一烫金名片,生态型工业发展壮大,全区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7家,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8家,今年前11个月,工业产值实现46.3亿元,尤其是“惠济制造”的速冻食品将占到全国市场的半壁江山; (下转第二版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