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淘金黄土地 带富众乡邻
黑熊咬人事件协商赔偿完成
中牟:打造河南汽车工业第一园区
购车增税倒计时 市民抢搭末班车
河南网商大会
十万商品云集
南京举行和平集会
悼念30万遇难同胞
安化杀人纵火案
嫌疑人昨被抓获
我国即将发射
遥感卫星八号
菲律宾南阿古桑省
绑架案人质全获释
印度昨日试射一枚
舰载短程弹道导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淘金黄土地 带富众乡邻
香椿生产惠乡邻林下养蝉辟新径

本报记者 张乔普 通讯员 周宝丽 文 李利强 图

他是中牟县第一批种大蒜的农民之一,为中牟成为大蒜之乡趟出了路子;富裕起来后,他又带领乡亲们开始种植香椿,如今香椿已经通过有机食品的认证;为寻找致富新途径,他又瞄上了林下金蝉养殖……

今年61岁的田广丰已是两鬓斑白,可在带领乡亲们致富的路上,他的脚步却从来没有停息过,甚至没有丝毫的懈怠。

大蒜引进富一方

大蒜是中牟农民20多年来增收的当家农产品,常年稳定在35万亩,是我省的农产品名牌。说起中牟大蒜,就不能不提起中牟大蒜最早的引进人之一、官渡镇田庄村农民田广丰。

1981年,中牟农村刚刚分田到户,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正日趋高涨。就在人们为吃上好面馒头大量种植小麦的时候,田广丰便开始捕捉农民致富的商机。

1982年,他从山东调回大蒜良种3.2万斤,与乡外贸部门签下了80吨的订单。1983年,大蒜喜获丰收,亩产干蒜3000多斤。收购价每斤0.38元,亩产值达千元。当年,小麦收购价每斤0.25元,亩产值160多元——一亩大蒜的产值是小麦的6倍。巨大的效益在全县引起轰动。

中牟大蒜很快从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五年之后,中牟大蒜种植面积很快扩展到13万亩,成为全国的大蒜出口基地县之一。

香椿生产惠乡邻

1994年,正当乡亲们脸上洋溢着大蒜丰收的喜悦时,田广丰又在致富的道路上开辟起了新战场。当年,他在一份有关农业方面的杂志上获取了香椿芽生产能挣大钱的信息后,就亲自跑到外地考察。当他得知香椿芽当地卖到20元一斤时,他很快就订购了种子,发动起本村的22户群众种起了香椿。

可是,这次却是事与愿违。因为技术与条件的原因,育苗环节全线失败。有一些群众说他这是瞎逞能,在风言风语里,他不但没止步,反而更加坚定了要干出个名堂的决心与信心。

6年的摸索、6年的坚持,田广丰走访种植户、求教专家,田广丰的香椿芽不再赔钱了,却一直不温不火、孤单地种了6年。2000年以后,春节期间鲜嫩的香椿芽一斤卖到三四十元的价钱,最终让不少群众又跑到了田广丰的麾下。来者不拒,从购种、育苗到管理、出售,他积极做好一条龙式的服务。几年下来,田庄村的香椿名气越来越大。

为了统一组织,统一收购,把产品推出县、市、省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解决种植户卖菜难问题,2003年年初,他发起成立了香椿种植协会;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 2004年11月,协会更名为中牟县香椿生产合作社,田广丰当之无愧地被推上了理事长位置。

为满足群众香椿种植的需求,合作社出资聘请省农科院专家到村里给种植户讲课,现场解答农户在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统一购买400斤香椿种子和20万株香椿种苗,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种植户的缺苗压力;南下广州、北上京城,到外地挑选优良品种,联系收购客户。

2005年6月,村里的香椿生产顺利通过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8年又顺利通过了有机农产品认证。田庄村还成为省农科院香椿生产的试验基地。目前,全村香椿育苗面积达到1000多亩,每亩产值达到4000元。香椿温室生产单棚效益达到2万元以上。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山东等地。大棚里小小的香椿树,成了群众的“摇钱树”。

林下养蝉辟新径

想别人不敢想,做别人不敢做。2009年新春,他又开始带领一部分群众搞起了林下金蝉养殖。

其实,1992年以来,他曾经多次探索养蝉这条门路。他想,农村人多地少、种养还需要成本投入,如果能人工养蝉,两个问题都能得到有效解决,可以说,这是一个一本万利、不可多得的好项目。为此,他多次来到省农业学校、河南农业大学、省农科院寻求答案,但是关于金蝉的养殖一直是个空白。

2008年,他终于在中央电视台科技苑栏目中,得到了商丘一家公司的成功养殖信息,便马上风尘仆仆地赶到当地取经,并与当地公司签下加盟合同。目前,在他的倡导下,中牟县有20多个自然村的部分群众加入到了金蝉养殖的队伍中来,有200多亩土地播下了致富的种子。

“明年就有望发展到3000亩。林下养蝉,不占耕地、不用管理,一本万利。一亩地能收两三百斤,一斤卖30来块。可是个致富的好项目。”田广丰对他和乡亲们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图为田广丰在香椿地里忙碌着。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