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坦沂老人找到了
无主线杆“身份”将定
错位路标线有望调整
拦路擦车强行要钱
“残疾”霓虹灯大煞夜景
讨薪可申请
滋补拉面没滋补
报销婚检费
再添两个区
政通路占道
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张坦沂老人找到了
拿着同学来信,老人激动不已
张坦沂老两口(左、中)与投递员马钧亭(右)亲切地合影。

本报记者 栾月琳 文/图

本报昨日5版刊登的《您身边有叫“张坦圻”的老人吗?》一文,当天就传来好消息,收信人张坦沂找到了。昨日下午,全国十佳投递员马钧亭和记者一道将信送到张坦沂老人家中。

昨日14时,记者接到一位读者电话,他说自己父亲的名字叫“张坦沂”,1959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曾在中国第六冶金建设公司金属构建厂厂医院当大夫,现在已经退休,住在淮河路36号院。父亲有一位名叫“伍国暖”的同学,现定居在美国。

信封上提供的信息大都对上号了,看来是写信人误将收信人“张坦沂”写成“张坦圻”!

刚刚放下电话,六冶金属构建厂退休办负责人曲洪波、六冶纪委工作人员王琳也相继打来电话,热情提供有关张坦沂的详细情况。

记者随即联系投递员马钧亭,一同来到中国第六冶金建设公司家属院。

得到消息的张坦沂大夫的老伴儿李淑玲,手里拿着同事刚刚送到家中的《郑州日报》,冒着寒风早早地就在路口迎候。她说,今天家里的电话就没断过,都是亲朋故旧、街坊邻居们看到报纸后打电话报信的。老人拉着马钧亭的手,感激的话语说个没完。

当美国寄来的信件历尽波折送到张坦沂手中时,这位因患青光眼而几近双目失明的75岁老人激动不已。他说:“伍国暖是我在北医5年最要好的同学,他是广东台山人,父亲是华侨。1959年毕业后,听说伍国暖出国了,从此便没有了音讯,没想到今天能够收到他的来信!”

张坦沂刚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出院不久,股骨头也有问题,行动很不方便。老伴儿李淑玲撕开今年7月15日就从美国邮寄出的、因地址不详而在马钧亭怀里揣了近5个月、已经被汗水和雨水打得旧迹斑驳的信件,一位海外华人对故乡、故土、故人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老同学,还记得我吗?我就是你们叫做‘小广东’的伍国暖。50年来我到处流浪,从香港到中南美,又到北美,最后年纪大了,才定居下来。希望你能收到此信,以致50年怀念!”信里附有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

张坦沂说,今年正好是北医同学毕业50周年,9月份同学在北京聚会,全班120名同学去了40多人,他因身体原因没能前往参加。

张坦沂毕业后在洛阳工作,后曾参加舞阳钢铁厂建设大会战,1993年在郑州退休。如今老人的生活幸福而稳定,和儿孙们在一起其乐融融。老人说:“老同学从美国的来信,让我再一次感受到,我们年轻时结下的那一份友谊,有多么珍贵!”老人说,今天晚上就要给远在美国的老同学伍国暖打电话!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