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都市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张坦沂老人找到了
无主线杆“身份”将定
错位路标线有望调整
拦路擦车强行要钱
“残疾”霓虹灯大煞夜景
讨薪可申请
滋补拉面没滋补
报销婚检费
再添两个区
政通路占道
农产品质量安全报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残疾”霓虹灯大煞夜景

本报记者 郑 磊 栾月琳 文/图

夜间漫步郑州街头,闪烁的霓虹灯将城市点缀得流光溢彩、分外迷人。而当你在商铺招牌上看到“道口烧又”、“计算几学校”等字样时,一定感到很费解。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由于维修、管理缺失,导致部分霓虹灯招牌“缺胳膊少腿”,煞了夜景不少美感。

招牌字幕残缺不全

“道口烧又……”咦?不是道口烧鸡吗,啥时候换招牌了?13日晚,市民陈女士途经经八路一家烧鸡店,走近一看才明白,原来烧鸡的“鸡”字右半边不亮了。“觉得很好笑,上小学的儿子问我啥意思,我赶紧解释,鸟飞走了,等它飞回来才读鸡字。”

记者沿文化路、金水路,一路来到花园路、经三路,沿途所见,大酒店等招牌相对规范,不少中小店铺的霓虹灯招牌令人大跌眼镜:花园路一家店铺招牌上显示“口酒予台”,走近一看才明白,其前身原来是“国酒茅台”;经八路裕鑫源滋补烩面,由于中间两个字不亮,成了“裕鑫源补面”;文化路上“重庆水煮鱼”成了“里庆水煮鱼”…… 

记者沿桐柏路、淮河路一路观察,发现不少商铺广告牌霓虹灯或多或少出现问题。残缺不全的霓虹灯,看起来既不美观,还容易闹笑话或产生歧义。

多数商家不以为然

“从小处看,霓虹灯招牌是一个店名,往大处想,它其实就是咱郑州的脸面。”市民朱珂表示,这样的招牌不仅滑稽可笑,而且影响市容,还容易让人对商家可信度产生怀疑。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市民认为,商家应自觉给自家霓虹灯“补妆上彩”,让城市的夜色更加美丽。

对于自家“问题门面”,不少商家对此都不以为然:有的称“没注意”,有的说“生意忙,顾不上”。12日晚,文化路上一店主看到记者拍照,立即关了霓虹灯,满不在乎地说:“不就缺个字吗?有啥大不了的?” “霓虹灯招牌,还用得着维护?顾客能看清不就得了。”桐柏路上一家饭店老板这样反问记者,他说,自去年开张以来,除了节日临时关门歇业外,门口的霓虹灯招牌从未关闭过。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家商铺,发现注意日常维护霓虹灯招牌的只有一家,大多数店老板并不情愿支付这笔额外的维护费。在他们眼中,招揽顾客赚钱才是硬道理,这些“小节”不值一提。

招牌残缺

或会受罚

一家霓虹灯招牌制作公司负责人表示,灯箱、广告牌日常使用时间较长,有些通宵营业的商家甚至10多个小时连续开着,线路很容易老化,继而发生短路引发火灾。“灯泡点亮一两个小时就非常热,一旦遇到雨雪天很容易发生短路爆裂。”这位负责人称,如果不及时维修更换,霓虹灯招牌“缺手断脚”不仅影响市容,更容易引发安全事故。他同时坦言,不少商家之所以不愿意对“残缺”霓虹灯维修,没时间只是借口,不愿意支付这笔“额外”维修费才是真。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郑州市户外广告设置管理条例》明文规定:户外广告图案、文字、灯光显示不全或出现污浊、锈蚀、损毁、变形等情况,未恢复完好的,行政执法部门可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可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希望管理部门能重视起来,让我们的城市伴着霓虹灯更加美丽。

左图 残缺不全的招牌令人啼笑皆非。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