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房市的茶几上摆满了“杯具”
《蜗居》是最生猛的现实主义
超“常规”
我爱南京长江大桥
老板宣誓不欠薪的“道德幻觉”
中原冬泳人的激情与传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爱南京长江大桥

写下这个标题,自己都觉得近乎于中学生作文那样“幼稚”!但仔细想想引发我写这篇时评的“来料加工”便觉得的确是“发乎情,止乎礼”。请看12月13日南方日报的消息——见过“糊弄”人的,没见过这么“糊弄”桥的!继重庆出现“楼裂裂”后,近日,南京耗资5000万元新建一年的汉中门大桥,被市民发现有30多根栏杆裂开了口子。而在接到投诉后,施工单位竟连夜用胶水将裂口糊上了,欲盖弥彰的“伤疤”,让人们惊叹“豆腐渣”工程登峰造极。

依照当今之“国情”,什么“楼脆脆”、“路脆脆”、“桥脆脆”的相关报道如过江之鲤,见多不怪,已经引不起时评者的口味了。但桥与桥不同,这则新闻的原产地是南京,很容易让人想到举世闻名的南京长江大桥。同城不同时代的两桥相比,很自然让人掂量出这个“桥脆脆”的新闻点来。

建于1968年的南京长江大桥曾经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41年过去了,不妨在此给年轻人简单“复习复习功课”:那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也是当时中国最大、桥梁技术最复杂的公铁两用桥。建成后曾以“世界上最长的公铁两用桥”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并曾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近来仍有专家认为,南京长江大桥在当时的意义不亚于现在的“神七”。

在我为数不多的南京之行中,每次坐车路过大桥时,钦佩和自豪之情都油然而生,而且,只要时间许可,总要徒步在大桥上走一遭,欣赏一下大桥上面依然保存着那个时代的雕塑和图案,想象一下那个如火如荼的岁月。听说最近,江苏省在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江苏地标”评选中,很多人首先推荐的就是南京长江大桥。

说了半天净是赞美南京长江大桥的“废话”,跑题了吗?没跑!《诗经》“六艺”云“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解释到“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我爱南京长江大桥正是我恨南京“楼脆脆”的最好铺垫,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大家想想,城市还是那个城市,而时代和科技已经与时俱进了,但“楼脆脆”这样最不可思议的事情竟然发生在南京,这还不足以令人错愕吗?

党贺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