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 6
地久天长 37
小幽默
翰林名医李恩长
郑州市区地名的形成与特点
《首长秘书》
蔡文姬与开封府里庄
冬天的阳光
运河新装
仙境无言入梦来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郑州市区地名的形成与特点

张建玺 王瑞明

以历史事件命名的地名

郑州是1923年震撼中外的“二七”大罢工策源地。“二七”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革命精神,永远铭刻在郑州人民的心中。为了纪念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在郑州用“二七”命名的行政区街道、学校、商店比比皆是。行政区划有二七区,建筑物有二七纪念塔、二七广场、二七纪念堂,城市街道有二七路等。花园口,位于郑州北部,1938年蒋介石下令掘开该处黄河大堤,造成了巨大灾难,后人们把从花园口到市区的道路叫花园口路,随着时间流逝变成了现在的花园路。

用时代流行词命名的地名

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全面改革,使一些体现价值导向、反映社会进步的词语广为流传,有些被作为街道的名字。例如,1956年兴建的现在位于市委、市政府北侧的两条街道即互助路、友爱路,就取自于当时流行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一语。上世纪60年代,中央提出“两种教育制度”, 大力推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当时众多学校积极组织学生一面读书,一面劳动,“勤工俭学”再次成为时代词语。同一时代修建的位于金水区的两条“十字”交叉的道路(道路两侧多为学校),就取名为勤工街、俭学街。同样,用时代词语做路名的还有人民路、群众路、群英路、跃进路、红专路、红旗路、团结路、协作路、劳动路、合作路、和平路等。

1957年11月,毛泽东在莫斯科出席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创造了两句流行语,一句是“帝国主义是纸老虎”,另一句是 “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1958年,郑州人用义务劳动的办法开挖了一条引黄灌溉渠,渠的名字就借用毛泽东创造的流行语取名为“东风渠”,并由此而来的东风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