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0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市二院神经内科主任 黄 黛
武警河南总队医院
手术治疗糖尿病让患者告别终身服药
急性胰腺炎的饮食预防
孕妇如何防甲流
呼啦圈转出了脑缺血
户外谨防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省首届医院院长论坛在郑召开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户外谨防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本报记者 安 华 通讯员 王迎秋

日前,卫生部办公厅下发《关于认真做好人粒细胞无形体病防治工作的通知》称,截至9月10日,2009年全国已报告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病例92例。

根据通知显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一种新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这种新型传染病该如何预防?为此,记者采访了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科副科长梁士杰。

记者:什么是人粒细胞无形体病?

梁士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是由嗜吞噬细胞无形体侵染人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引起,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

记者:易感人群是哪些?

梁士杰:人对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高危人群主要为接触蜱等传播媒介的人群。疫源地主要为森林、丘陵地区的居民、户外劳动者和旅游者等。与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危重患者密切接触、直接接触病人血液等体液的医务人员或其陪护者,如不注意防护,也有感染的可能。

记者: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梁士杰:无形体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寄生菌,主要通过蜱叮咬传播。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当蜱叮咬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后,再叮咬人时,病原体可随之进入人体。直接接触危重病人或带菌动物的血液等体液,也可能会导致传播。

记者:临床表现是什么?

梁士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潜伏期一般为7~14天,平均是9天。它起病急,主症为发热,多为持续性高热,可高达40℃以上,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部分患者伴有咳嗽、咽痛。体格检查可见表情淡漠,相对缓脉,少数病人可有浅表淋巴结肿大及皮疹。并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少数病人可因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救治不及时,可因呼吸衰竭、急性肾衰等多脏器功能衰竭及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死亡。老年患者、免疫缺陷患者及进行激素治疗者,感染本病后病情较为重。

记者:主要预防控制措施是什么?

梁士杰:避免蜱叮咬是降低感染风险的主要措施。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

蜱主要栖息在草地、树林等环境中,市民应尽量避免在此类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尤其是已发现过病人的地区,应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着紧口、浅色、光滑的长袖衣服,可防止蜱的附着或叮咬,且容易发现附着的蜱。也可在暴露的皮肤和衣服上喷涂避蚊胺(DEET)等驱避剂进行防护。

在蜱栖息地活动时或活动后,应仔细检查身体上有无蜱附着。蜱常附着在人体的头皮、腰部、腋窝、腹股沟及脚踝下方等部位。如发现蜱附着在身体上,应立即用镊子等工具将蜱除去。因蜱体上或皮肤破损处的液体可能含有传染性病原体,不要直接用手将蜱摘除或用手指将蜱捏碎。

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宠物的体表,如发现动物体表有蜱寄生时,应减少与动物的接触,避免被蜱叮咬。

记者:此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梁士杰: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治疗应及早使用抗生素,其中四环素类为首选,也可选用利福平或喹诺酮类,而青霉素类及头孢菌素类基本无效,禁用磺胺类药物。对疑似病例可用上述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患者还应该注意卧床休息,予以高热量、适量维生素、流食或半流食,多饮水,注意口腔卫生,保持皮肤清洁,一般慎用激素类药物,以免加重病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