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两作家分享殊荣
如此三枪
图片新闻
要办“百姓春晚”
小虎队春晚唱“串烧”
中原大舞台
演绎经典影视音乐
平常心对待
称霸《神话》演刘邦
众里寻琴千百度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众里寻琴千百度
——访古董小提琴收藏者申正伦
申正伦和他的提琴世界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李 焱 图

在中国,收藏古玩字画者多,收藏乐器的鲜有听说,收藏古董小提琴的更是凤毛麟角。然而,在郑州,就有这么一位古董小提琴的“发烧友”,他叫申正伦。

“很多古董琴已不具备演奏的实用价值,在圈外人的眼里它们不名一文,可对我来说是无价之宝。”申正伦说,收藏古提琴花了他不少心血,可他想保留下镌刻在提琴上的历史和文化。

结缘提琴30载

30年前,申正伦是郑州乐器厂的制琴师。如今,他自己经营着一家乐器行。

昨日,记者走进他的琴行,前台买卖熙来攘往,他却戴着老花镜“猫”在自己办公室里,翻阅着一本厚厚的《提琴的奇妙世界》。

“上世纪70年代我退伍后被分配到郑州乐器厂工作,从做弓弦开始,慢慢地,我熟悉了整个小提琴的制作流程和工艺。”老申说,后来他负责选购制作小提琴的木材,“那会儿我把东北的林区都跑遍了。”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郑州乐器厂逐渐淡出历史舞台,老申自己开起了琴行,开始琢磨起收藏古董小提琴。“做了几十年小提琴,选料、制作、上漆、调音这些门道都懂,心底里割舍不下。”老申觉得,收藏古提琴,是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保留一份珍贵的财富。

收藏是一种幸福

老申办公室有个特制的玻璃柜,每层都摆放着别致的小提琴,琴身上的斑驳印痕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古老。

“这些古董琴是我跑遍欧洲多个国家搜罗来的,小提琴的故乡在欧洲,像德国的米腾瓦尔德、意大利的克雷蒙娜,几乎家家户户都收藏有古董琴,我年年都去‘淘换’。”

老申收藏的30多把古董琴,几乎每一把背后都有故事。最让老申珍视的是一把14根弦的琴,名叫抒情维奥尔,它流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为了这把琴,老申踏破铁鞋,“众里寻她千百度”。

“最初,在德国纽伦堡附近的一家提琴主题餐厅里见到它,非常喜欢,但语言不通无法交流,回来后心里一直惦记,时隔两年,我再度辗转找到这家餐厅,谁知,主人不肯出让。之后,通过当地的华人朋友不断和琴的主人沟通,几经波折,最终这把小提琴漂洋过海来到郑州,前后历时4年。”

“前段时间,我带藏品到广州参加全国乐器展会,引来不小的轰动,不少制琴大师和古提琴收藏家说,没想到郑州发烧友的藏品水准这么高,听到这些,感觉很幸福。”

留住提琴的历史

为了能在小提琴收藏领域做得更好,老申抓紧“充电”,能买到的珍贵的专业资料他都会想法弄到,每天相当一部分时间,他都和它们一起度过。老申还自费印制了一本精美的古董小提琴图册,不仅介绍自己的藏品,还尽可能全面收纳了他所接触范围内的古董琴,老申说,他想通过多种方式来普及提琴的历史和文化。

老申还成立了河南首家提琴俱乐部,在这里,可以领略到古董名琴的迷人风采,现场聆听1795年德国“斯坦纳”、“克劳茨”等名琴的神韵。老申觉得,古提琴是人类音乐史的瑰宝,凝聚着先人的智慧和对音乐文化的挚爱。

他说:“希望我这儿能成为提琴爱好者的‘家’,只要喜欢提琴文化,我随时都欢迎,让这种舶来文化在我们中原落地生根,被更多的人喜欢和接受。”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