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图片新闻
圣诞脚步近 商家促销忙
绿城花市年来早
工商查扣假“强人”
本周A股市场
解禁市值近300亿
我省将实施百千万
知识产权人才工程
全省新农村建设
郑州市大幅领先
冬至到 饺子俏
郑州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速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郑州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速
郑州率先给电动汽车办证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广阔电动汽车普及尚需时日
市民金跃文高兴地开上刚刚买到的试字牌照纯电动汽车。

“关注气候大会 关注低碳生活”(下)

本报记者 孟 斌 实习生 谷卫艳 文 李利强 图

“这下可牛了,咱这纯电动汽车随便跑,再不用考虑尾气排放问题了。”12月13日,郑州飞机装备有限公司员工金跃文,开上了一辆有牌照的纯电动汽车后得意地说。他由此成为中国内地首个私人纯电动汽车合法用户。

众所周知,牌照是汽车的“身份证和户口本”,一直以来,没有牌照是制约国内电动汽车使用的最大瓶颈。郑州为何能领先全国一步破解这个难题?这是否意味着郑州建设全国重要电动汽车产业基地的步伐“换挡提速”?未来电动汽车的普及还需要逾越哪些障碍?

市民开上郑州产电动汽车

12月13日,郑州飞机装备有限公司员工金跃文开上了一辆不喝油的纯电动汽车。他购买的纯电动汽车是郑州飞机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郑飞公司)生产的首批100辆电动汽车之一。

郑飞公司董事长贾安年称,公司生产的这100辆电动汽车牌照为“豫AEB00试至豫AEB99试”,全部面向公司员工销售,在郑州辖区范围内示范运行。金跃文由此成为中国内地首个私人纯电动汽车合法用户。“这批电动汽车市内时速可达50公里~60公里,百公里电费仅需6.5元左右,每充一次电可以跑200公里。”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人士表示,此次示范运行是国内电动汽车行业第一次针对私人用户的大规模示范运行。运行期间,将进行数据采集、基础设施验证,并对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技术和寿命进行全面考核,为下一步扩大规模运行奠定基础。

郑州率先给电动汽车办证

近年来,各品牌的电动汽车下线、上市的消息屡见报端,但为什么消费者却没有看到私人用电动汽车上路运行的消息呢?

公开的资料显示,2008年12月,全球第一款不依赖专业充电站的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在深圳正式上市,而至今消费者却没有见到其“芳容”;今年3月,众泰2008EV纯电动汽车在浙江杭州正式上牌,但在市场上并没有销售。

“造成电动汽车现在开不进百姓家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法上牌——这种情况在国内绝大部分地区存在。”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王春朗介绍说,目前,国内能给电动汽车上牌的只有杭州等个别城市,且上牌的车辆均服务于公用事业,暂不给私人车主上牌。

为什么不给电动汽车上牌?原因是没拿到“准生证”:没有进入国家《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公告》目录中。

两年前,曾有郑州市民买了几辆电动汽车,开了个出租公司,因为这些电动汽车没有牌照,也办不了保险,被交警查处。

为了支持纯电动汽车的发展,经过多方协调,不久前,郑州市公安局为郑飞公司生产的纯电动汽车颁发了试运行牌照。在此之前,中国内地省会城市中,还没有给私人用电动汽车上牌照的先例,郑州此举可谓开全国先河。

一直关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河南省电动车辆工程协会负责人认为,郑州率先给电动汽车上牌,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郑州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速的“一小步”,但却象征着河南乃至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化的“一大步”。

电动汽车产业前景广阔

在刚刚召开的丹麦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大会上,节能环保、无污染、零排放的电动汽车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郑州大学企业研究中心主任孙学敏教授认为,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必将取代传统的燃油汽车,这是客观发展规律,也是低碳经济的要求。

从全球范围看,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日欧等纷纷将发展电动汽车上升到国家战略,以抢占汽车产业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

今年年初,国家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要以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到2011年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

目前,国内汽车厂家纷纷看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前景,奇瑞、吉利、比亚迪等企业,招兵买马,跑马圈地,竞相争食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盛宴。这些企业相继开发了一批客车、轿车等产品,部分车型已经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环顾国内外,电动汽车产业发展风起云涌,我省汽车产业发展在全国明显处于劣势,要改变这种处境,就必须采取强有力的举措!”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说,在上月召开的全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工作会议上,我省描绘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并坚定地提出,要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有重要影响的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嗅觉灵敏的郑州企业,早已把目光聚焦到电动汽车的生产上。目前,我省参与研制、生产电动汽车的主要为郑州的几家企业,包括郑州日产、宇通客车、郑州海马、郑飞公司等。郑州日产已有瑞骐、奥丁等4种纯电动车型列入《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的公告》,宇通混合动力客车相继在北京、广州、郑州等地公交示范运营。少林汽车已经开发出三种车型,明年初步计划产量2000台,逐步发展到5000台。

意欲在电动汽车产业大展拳脚的郑飞公司,则重拳出击,瞄准了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机系统。12月10日,郑飞公司电动汽车系统项目奠基工程在郑州航空港举行,该项目10年内计划总投资200亿元,一期工程达产后,年产整车可达1万辆,销售收入19亿元。

省工信厅有关负责人认为,郑飞公司电动汽车系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为郑州建设全国重要的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再添一个重量级的砝码。

电动汽车普及尚需时日

尽管郑州首批私人用电动汽车已获得合法牌照,但电动汽车真正在郑州全面推广使用尚需多方努力。

“除了牌照之外,电动汽车的普及还必须突破充电设施建设、价格、配套政策、技术等诸多障碍的制约。”孙学敏坦言,如果这些关键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电动汽车的普及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目前,解决电动车的充电问题已摆上政府日程。我省提出,要规划电动汽车运营线路(区域)充电站建设项目。近期,完成充电站等基础设施保障布点、建设方案、补贴办法等前期工作,明年上半年,初步具备示范运营保障能力。

“电动汽车的价格比同车型的燃油汽车贵两倍以上,这是因为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价格占到电动汽车成本的三分之二,如何通过技术创新,降低价格,将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王春朗说。

虽然,今年国家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对使用纯电动汽车的用户每辆车给予一次性补助6万元,但是补贴仅仅只限于北京等13个试点城市的公共服务领域单位。

“郑州不在13个试点城市之列,不过,我省已提出,要争取把郑州等省辖市列入第二批国家试点城市。”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研究出台电动汽车研发、销售、购买和示范运营等方面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化和市场化。

为使更多车型获得“准生证”,进入国家汽车整车目录,省政府已明确表态,将大力支持郑州日产、郑州海马、宇通客车、郑飞公司等企业整车产业化,至2012年力争2~3个车型市场份额居全国前列。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