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经济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草莓种植富农家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郑洛有望实现异地就医结算
全省经济回升至
黄绿灯交界区域
我省快递企业
服务测评出炉
我省高速公路
完成标志整改
分户验收不合格
竣工验收无资格
6家企业获评我市
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草莓种植富农家
财源滚滚共同致富

本报记者 张乔普 通讯员 周宝丽 文 李利强 图

冬日暖阳下的中牟县姚家乡西春岗村,一排排整齐的塑料大棚里透出丰收的喜悦。这里被评为中国十大草莓生产基地之一。靠着这些反季节上市的草莓,大棚旁竖起了一栋栋漂亮的小楼。2008年,西春岗村人均纯收入近万元,其中草莓收入就占了80%,而这一切,都和村里一个叫李峰的农民分不开。

试种草莓

1996年,从县农业广播学校毕业后在县城打工8年的李峰,毅然辞工返乡务农。那时候,地膜覆盖技术已在农村推广,西瓜、花生等作物都已有人覆膜。但上过农广校的李峰一开始就大胆采用小拱棚双层覆膜种了几亩西瓜,西瓜提前半个月上市,每亩多收入500元。全村人开始效仿他的做法。

1997年,他又在省农大一位教授的帮助下尝试种植易管理、耐低温的大棚青椒,收入比种西瓜高得多,于是第二年开始大面积种植。

1999年,他从杂志上看到有南方人在信阳种草莓,亩收入竟达三万元。于是亲自跑到信阳考察,并带回100棵种苗开始试种。

“家里人当时就不愿意了。说我放着青椒不种瞎折腾,且别说不懂技术种不好,即使成功了,那是稀罕物,往哪儿卖呀?”

虽然在质疑声中试种了,但他毕竟没有经验,本该种八分地的种苗,却只育成了三分地的,再加上扣棚晚,草莓苗受了冻害,药量又失当,只收获了正常产量的一半。

但春节上市的草莓毕竟是稀罕东西,再加上他宣传到位,光机关单位上门求购就卖光了,春节期间,每斤竟然卖到了20元。那年春节,他没出家门就收入了4000多元。

第二年,他带动了五六家种植户,还招来了小贩儿到棚里收购;第三年,全村建成了18座大棚,知名度高了,竟然发生了小贩儿进棚抢摘、边卖边涨价的现象。

财源滚滚

大棚草莓的巨大经济效益轰动了全村,村民们呼啦啦都种起了草莓。丰收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产品销路出现了问题,挎篮上街叫卖的事真的出现了,当天卖不完倒进路沟里的悲剧也发生了……

“说什么也不能把刚刚兴起来的草莓生产让销路问题给毁掉。”李峰想出了两个办法:一是组建草莓专业合作社,二是引进网上销售。

他在中牟县第一个成立了农业专业合作社——中牟县春峰草莓专业合作社,注册了春峰牌草莓商标。所有社员实行统一种植品种、统一生产资料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统一产品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产品的六统一管理。为扩大产品销售市场,他专门购置了一台电脑,开设了草莓销售网站,在中牟农村率先开辟了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渠道,山东东营、辽宁大连、北京、天津和山西晋城等大中城市通过网络争相求购。

已经成功的李峰并不满足。为了草莓的优质高产高效,几年来,他开发出了四个创新项目,产量大幅度增长;同时利用大棚套种:草莓于5月份收获后,再在西瓜地里套种甜玉米,每亩土地综合收益可达近两万元。

如今的西春岗村,家家盖大棚、户户种草莓,最多的一家有五六座大棚,全村已经盖起了千余座大棚。记者见到李峰的时候,他刚从县里的培训会上讲课回来,在他的带领下,现在中牟县已经有6个乡镇开始发展草莓种植。

共同致富

作为带头人的李峰并不仅仅在技术上为大家提供帮助。当有群众反映“盖大棚想用钢管做骨架,但资金不足”时,他积极与信用社联系,为社员争取到100多万元的低息贷款,帮助100多户合作社成员盖起了钢骨架的草莓大棚;多方协调引进资金20万元,为村民新建变压器一台,新打机井11眼,地埋管2400多米,彻底解决了农民浇地难的问题。

现在正是草莓上市的时节,李峰牵头在大棚旁边建设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也正式投入使用。“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收获的草莓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从源头上保证产品的品质。”李峰告诉记者,合作社还组建了一支病虫害机防队,统一搞病虫害防治,并提供低毒高效无残留农药;与中科院郑州果蔬研究所协商,将合作社定为实验基地,研究所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培训。

李峰带领的合作社先后获得了“农业部农民合作组织示范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合作社”、“郑州市示范合作社”、“创名牌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称号,而他本人也获得了“河南省劳动模范”、“郑州市劳动模范”、“中牟产业英才”、“致富带头人”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于2007年12月当选省十一届人大代表。

图为李峰查看自家草莓生长情况。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