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西里路婚纱照材一条街的沉浮
60个重点项目责任到人
400万元改善人居环境
为明星鼓劲儿喝彩
二七区确保市民吃上“放心肉”
侯寨乡村社两委述职
九旬翁编著《张良史集》
大学生村官与群众越贴越近
今年首期创业培训开班
50万元密织“安全网”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西里路婚纱照材一条街的沉浮

“西里路是郑州婚纱照材一条街”,这不是哪个商家的广告语,而是郑州所有特色街中“标签”最为鲜明的。特别是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西里路这条称雄郑州10多个年头的相机商业一条街,历经了从“兴旺”到“ 萧条”再到“繁荣”的生死考验。

区位优势成就照材销售中心

1992年,摄影照材在当时还是典型的“奢侈品”。“眼尖儿的”摄影专业人士相中了西里路这块儿“黄金宝地”,开始在此建立照相器材根据地。第一个到此淘金的郑州市中科摄影商务有限公司老板姜平介绍:“扎根西里路,我们看重的就两点,一是郑州市当时照相器材需求市场很大,但在市中心经营商家太少,且大多为国营店,品种单一;二是西里路位于当时的郑州二七商业中心附近,地理位置优越,是当时郑州为数不多的几条双向停车次干道,便于商家采购发货。”由此,照相器材行业在此快速繁殖、裂变,5年的时间里,西里路便吸引了30余家照相器材专营店入住经营。1997年,郑百文入住经营,更为西里路升格为全省照材销售中心,聚足了“人气”,西里路“郑州市相机照材一条街”的名号也由此叫响。

数码冲印业让西里路陷入低谷

进入新世纪,红红火火的西里路日渐式微,“祸水”就是数码相机、家用电脑来势凶猛!很快,2003年之后,走过十几个繁荣年头的西里路走了下坡路。

据当时在西里路经营的徐先生介绍:生意最清淡的时候,西里路在摄影圈里的影响也越来越小,西里路在当时省会市场上的相机份额由90%下降至不到10%,20多家商户由于形势所逼,不得不退出市场或者改行,勉强支撑下来的商户不足10家,西里路照相器材销售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沉痛打击。

特色街经济让西里路再现辉煌

有品牌就会有市场,善开拓才有新路。作为郑州的特色街道,在经过三四年的沉寂之后,西里路重见光明。

从2006年开始,金水区委、区政府和当地杜岭街道办事处三方“会诊”,开始把西里路定性为“婚纱照材特色一条街”。为此,杜岭街道办事处充分发挥“婚纱、摄影、照材”这一集群效应,扩大区域品牌的经济影响力,叫响特色街品牌,积极联系工商、税务、交管等职能部门,在方便特色商户手续办理、政策协调、宣传服务等方面提供了便利,承诺对新入住特色商户开通“绿色通道”,同时查找并努力调整原有不符合街区总体定位的商业业态,营造招商、聚商、安商、助商的良好氛围。各项措施的开展有效地吸引了多家新商户的入住。

记者在西里路上看到,原先位于西里路西段的门面房新近有10家数码照材、婚纱店入住经营,据新近装修不久的海兰兰图片公司廖老板介绍,最近两三年内,经过行业转型和重装上阵,商户现在的销售业绩和规模是以前的2倍以上,规模化经营和17年优质专业的服务经验再次为商家赢得了市场和客户的信赖。

杜岭街道党工委书记郭文博介绍说,目前,西里路整条街100多家商户中,经营“婚纱摄影照材”的商户增至68家,2008年以来特色店增幅达到40%以上,2009年婚纱照材店营业收入总体突破6000万元大关,区级纳税也超过120万元。西里路已初步建成集“照相器材、婚纱、摄影”为一体的特色经济街区亮点。

本报记者 党贺喜 通讯员 沈荣 李胜利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