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十件实事 情暖新郑
邀请社会各界
列席市委全会
短会新风扑面来
轩辕湖水库
已基本建成
具茨山国家森林公园
修建性详规通过评审
着力打造特色
板块“动力源”
新郑市委三届十次全会召开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盘点2009
十件实事 情暖新郑
件件有落实 百姓得实惠

本报记者 张温良 高 凯 文/图

截至目前,新郑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1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高度关注民生,办好十件实事,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新郑市委、市政府2009年年初发出的郑重承诺。一年过去,当初承诺的十件实事已完美落笔。

广集民意办实事

2009年年初,该市通过网上征集、问卷调查,充分听取群众和基层单位意见建议,使实事的制定更加贴近群众要求。与此同时,各责任单位,从解决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入手,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集中为老百姓办好十件实事。

十件实事解民忧

“安全水终于流到俺农家啦。”薛店镇常刘村的李水兰谈及吃水“变迁”,大发感慨。46岁的她自从嫁到婆家后,饮水实现“三级跳”:从饮用十几米深的压水井到20多米深的家院小井,再到现在的340米深的安全水。“以前用的水,后味发苦,一烧水,垢就刮不干净,现在这水,清凌凌的,直接喝都没事儿。”李水兰一边洗菜,一边告诉记者。

让无数个“李水兰”开心的“幸福泉”来自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截至目前,该工程解决1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全市194个行政村24万群众吃上了自来水。

对100个行政村进行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农村电气化改造工程,使全市90%以上行政村的群众用上“安全、优质、可靠”的电能。

提高城乡办学水平,扩建3所小学,新建3所乡镇幼儿园和新郑中专实验楼,为两所乡镇初中新建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对5所学校运动场进行改造。

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新建8个乡镇文化站、50个村级文化大院;完成南大街、西大街、祥和四街、光明街、党校东拐、渔夫子路等6条背街小巷综合整治。

理顺城市集中供热、供气管理经营体制,新增供热用户2000余户。

加强交通安全和治安防范,在事故易发地段设置交通信号灯15组、标志标牌80面、减速带700米,在主要道路设置42个监控点,安装125个监控设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交通事故和可防性案件的发生。

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乘坐市内城乡公交车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全面推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增参保人员1万余人,新农合参合率达99.6%;全部免除职业教育新郑籍学生学杂费;新增城镇就业再就业岗位8471个,完成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75万人;市财政两年增资2.6亿元用于改善民生,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财政民生联动机制。

一枝一叶总关情

盘点2009年“十件实事”工程,凸现出一条发展成果惠及百姓的清晰脉络,生动诠释了新郑市委、市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十件实事,件件落实,架起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连接的心桥,进一步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力地促进了该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