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海地强震致数千人死亡
城市交通 “快速郑州”快起来
中原网建设工程
力争下半年投用
高新区要率先建成
“三化两型”新城区
中纪委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
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融合
河南曹操墓入选
六大考古新发现
郑州新区三项指标
增幅高于全市水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城市交通 “快速郑州”快起来

本报记者 孟 斌 实习生 谷卫艳

2009年,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轰鸣车轮,郑州城市建设高潮迭起、波澜壮阔、气势如虹。

这一年,作为便民惠民工程的快速公交系统,从开工到建成仅用了100多天,建设速度之快让人惊叹。

这一年,绿城有史以来最大的市政工程——地铁一号线开工建设,千年商都由此开始迈向方便快捷的地铁时代。

近年来,不少郑州人都感受到了交通的“危机”。外部,周边及其他城市交通枢纽建设给郑州带来很大压力;内部,市区路网通行能力严重饱和。打造快速郑州交通体系,已迫在眉睫。

善谋者谋势,善谋势者必成大事。放眼未来发展的进程,决策者们清醒地把握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面临的问题。

2009年新年伊始,在深思熟虑后,市委、市政府亮出了大手笔:围绕建设“三化两型”城市的总体目标,加大城市建设力度,计划当年投资180亿元,建设80个城建项目。这些项目中,绝大多数项目是为了缓解交通压力。

2009年的城市建设,亮点纷呈,大手笔频出。通过梳理几个重点工程的建设历程,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快速郑州建设正扬帆起航。

为了有效缓解郑州西南交通节点的拥堵,拉大城市框架,加强主城区与西南城区的交通联系。2009年2月26日,当年的“头号”市政重点工程嵩山路立交桥打下了第一根桩基。经过200多个日夜奋战,工程于当年9月21日建成通车,比预定工期整整提前了4个月。如此神速的建设速度在郑州市政建设史无前例。

2009年5月28日,郑州市民翘首企盼的快速公交正式投入运营。这一“惠民工程”以其创新的发展模式创造了四个国内外第一:率先在市区二环线设置BRT;单一线路最长;一次性成网规模最大;建设周期最短,创新的BRT模式成为世界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典范。

“我生在郑州,长在郑州,工作在郑州,做梦都没想到能坐上价值200万元的快速公交,咱老百姓出门就有‘宝马’坐,还享受赋予特权的快速专用道,在现代、大气的公交站台上,再也不用‘挤’着上公交,这一‘地面上的地铁’是政府花钱给市民办的一件大好事!”60多岁市民易先生携一家老小体验快速公交后激动地说。

从1974年尝试开始,35年来,郑州人一直在为建造地铁而努力。 (下转第二版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