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7版:市县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密新地标正式开工
中牟地税助推网上申报
登封国税减免退税三千万
竹林镇推进机构改革
绿博园景观绿化全面展开
巩义设施农业掘地生金
图片新闻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农业博士当“管家” 大棚种上“致富树”
巩义设施农业掘地生金

本报讯(记者 孙志刚 通讯员 任明霞)樱桃能卖到几十元一斤,杏和桃子40元1公斤还很抢手,这些反季节水果不出大棚就被预订一空。尝到甜头的巩义市汇鑫农业公司老板王会贤不惜高薪把农业博士请到田间指导管理,靠科技种植使“四季有花、三季有果”变为现实,不仅让市民大饱口福,还带富了众多乡邻。

“大棚里不种蔬菜种果树。”看似稀罕事,其实在巩义并不稀罕。现在虽然天寒地冻,但在巩义汇鑫农业的大棚里桃树、杏树、樱桃树正嫩芽吐绿,春意盎然。昨日上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毕业的研究生郝世强正拿着剪刀指导工人给一人多高的桃树修枝。郝世强说,这个大棚有一亩地,240株桃树,4月底上市按往年价格就是40元1公斤,一亩地能收入4万元。这片滩地里有200多亩这样的“设施果园”。王会贤介绍,为了发展现代农业,她高薪聘请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的两名博士,一位负责桃树和杏树,一位负责樱桃。

在汇鑫农业这个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巩义市孝义街道办、康店镇、河洛镇等地的农民也通过学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在邙岭上搞起了小杂果种植。河洛镇石板沟村四组的白由孬告诉记者,他们还组建了“林果专业合作社”,400多户农民种上美国杏李、苹果、桃子等果树。

有了新技术,农民也精打细算,哪个来钱快干哪个。巩义农户们还嫌大棚果树的生产周期长、来钱太慢,又抓住巩义市进行伊洛河和石河道治理、创建园林城市的契机,搞起大棚花卉苗木种植。自从月季被列为郑州市市花后,农户们也看到商机,纷纷大规模种植大棚月季苗木。据王会贤介绍,他们培育的红帽子月季苗已与一家外贸公司联系好,到4、5月份还能出口外销赚外汇。

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这几年大风、雪灾等自然灾害频发,巩义农户们也把眼光看得更长远。建大棚不再简单地用竹竿支撑盖薄膜,现在都像盖房子一样用上砖混、钢架结构。在巩义市河洛交汇处的白沙滩上1500亩地,大都建上牢固的大棚;还建成了3000多 平方米的智能化连栋温室。“我们巩义是工业强市,农业弱,只有把农业往高、精、尖端发展,才能弥补不足。”巩义市孝义街道办纪委副书记张国勇说。为鼓励农户、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今年该街道办还拿出10万元对汇鑫农业进行奖励。郑州市、巩义市农林等部门也不断加大对现代农业项目的支持,通过政策奖补、送科技到田间地头等措施支持现代农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