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承接大郑州建设新城区
新郑年度综合
考评全面展开
节前各界伸援手
扶贫济困送温暖
热游具茨山
带富驮窑村
漂亮新村俺的家
新郑教师进修学校
成示范性培训机构
市人大常委会
到新郑征意见
新郑“五水”并举润民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民生水利 效益水利 生态水利 平安水利 和谐水利
新郑“五水”并举润民心

本报讯(记者 张温良 高凯 通讯员 王锋利)“水甜了、缸净了,氟斑牙、脑血栓再不纠缠俺村了,政府真把实事办到了咱老百姓的心窝里。”昨日,在新郑市郭店镇鄢陵府村,谈起吃水的“变迁”,村民张殿周满脸欢喜。他拧开水龙头,接上一盆清水说:“过去两三天就得刷一回水缸,自打改了水,现在一个月不刷,也清亮见底。”

“自从节水管道通到了田间地头,去年秋冬俺把自家的10亩地全部种上了小麦。”新郑市八千乡东王马村的马建军告诉记者。在该村采访时记者了解到,过去由于浇地难,不少农民都是来年开春种花生,这个季节地都是荒着的,但是今年因为铺设节水增效设施,这里的冬小麦播种面积一下子就多出了一倍。

“日子好着哩,从小孩儿上学到老人看病养老,政府都操心管着,滋润啊!”说话的是赵长发,新郑市梨河镇梨河村的“水官”,即该村机井房的井长。他欣喜地告诉记者:“以前遇到干旱,4亩地浇下来需两天时间,既耗时又花钱。如今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后只需11元的电费、4个小时就能浇完。”

人水和谐,百姓受益。张殿周、马建军、赵长发无疑是新郑市水利建设受益者的代表。从吃上水到吃好水,从苦咸水到甘甜水,新郑市水利建设取得可喜成就的秘诀来自于实实在在的“五水”并举。即按照“南调长江水、北引黄河水、西蓄天上水、东治洪涝水、合理开发地下水、综合利用循环水、全社会厉行节约用水”的思路,抓民生水利,大力推进村村通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工程。近两年,先后有85个行政村,用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今年将再解决10.5万人安全饮水问题;抓效益水利,大力实施八千乡万亩低产田机井综合配套示范区、龙王乡万亩中产田机井升级改造示范区、城关乡万亩高产田节水灌溉示范区、孟庄镇万亩林果节水灌溉示范区、具茨山万亩小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示范区等五个万亩示范工程,2009年,该市投资2500多万元,推行了1000眼农用机井综合升级改造试点工程,今冬明春,再推2000眼农用机井升级改造,实现了“五节约”,即节约水、电、地、工时、投资,“两防止”,即防止盗窃、防止毁坏,“两提高”,即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的目标;抓生态水利,大力推进轩辕湖生态水系暨溱水河综合治理工程;抓平安水利,大力推进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抓和谐水利,大力推进南水北调移民安置工程。

新郑市“五水”并举,有效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走出了一条具有新郑特色的水利发展之路,荣获“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单位”,连续13年夺得河南省“红旗渠精神杯”、连续14年夺得郑州市“中州杯”等荣誉称号……百姓在水利巨变中品尝着人水共和谐带来的甘露。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