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 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春雨 赵文江
东岸摊贩 张荔英
集体创作 傅抱石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祭城路

祭城路位于郑东新区东北部。它西起商务内环路,东至外环东路,全长9500米、宽50米。它的得名与老地名祭城有关。

祭城原来是一个镇,原归金水区管辖。随着郑东新区的快速发展,已被规划到郑东新区的范围内,村民变市民,成为郑东新区祭城街道办事处。郑东新区地名专项规划中,在街道办事处的北侧修建一条大路,为体现历史文化,借用老地名“祭伯城”,名为祭伯路。2005年8月1日,报郑州市地名管理办公室。同年12月28日,经市地名管理办公室批准正式命名为祭城路。

关于“祭”字《辞海》一书中解释,祭是用作“祭祀”如祭天,祭祖,公祭。经实地走访,当地村民们把“祭”念成“炸”,这是怎么回事呢?经有关专家解释:作为郑东新区地名“祭城”的 “祭”应读作zhai(寨)音,而郑州方言中把“祭”读成zha(炸)音与“寨”音念“串”了的缘故,一直沿袭至今。

祭城镇是个历史悠久的古城镇,据《郑东新区词典》一书中介绍,西周时期,周公的第五子名叫祭伯,他被朝廷封侯之后,在管城东北15华里处建祭城,史称祭伯城,开始大兴商业,开垦土地,鼓励农耕,使得这里很快就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吸引了许多外地客商纷纷来此经商,很快成为店铺林立、生意兴旺、远近闻名的一个商贸集散地。

祭城也被称过“祭邑”,关于这个名字的来历,根据史籍中记载,在春秋时期,是郑国封仲之邑。祭仲是一个人,他原是郑国的“封人”,在郑国的东北边疆祭地(今河南省长垣县),为郑国守卫边疆,后来,祭仲成为郑庄公的宠臣,做了郑国的上卿,执掌朝政,权势显赫,并历经郑庄公、郑厉公、郑昭公以及子婴等几位君主,深得信任和厚爱。公元前682年,也就是郑国子婴十二年,祭仲去世,以其原来守卫之地名祭,封于郑州东部的祭伯城,并命名其地为“祭邑”,所以,“祭邑”是祭城的另一个名字。另因为祭是诸侯所在之处,封地的名称不敢变动,所以还叫“祭”,俗称“祭城”,也就是现今的祭 城街道办事处一带。

另据《郑县志》中还有一些关于祭城的记载,从清宣统二年起,祭城就已经有了区一级政府权的建制。在岁月的沧桑中,祭城还曾多次改名,1984年的春天,当时的郑州市郊区人民政府取消人民公社建制,在这里成立了祭城乡人民政府。1987年,郑州市进行区划改革,当时的祭城乡被划归金水区。1996年,祭城撤乡建镇。因祭城镇所处地理位置,今天已划归郑东新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