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马晓鹏)由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郑州新区城镇体系规划方案昨日通过专家评审。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文超,市长赵建才,市委常委、郑州新区管委会主任李柳身,副市长张建慧出席评审会。
规划方案对未来郑州新区城镇体系、产业发展、社会服务、生态保护等进行了详细描述。根据规划,到2015年,郑州新区人口将达270万人,城镇化率85%左右。其中城区200万人,小城镇30万人,农村人口减少到40万人。到2020年,郑州新区人口将达400万人。
未来郑州新区将形成“城区、新市镇、一般镇”三级城镇结构,包括城区组团1个,新市镇6个,分别是:雁鸣湖、黄店、白沙、花园口、柳林、姚家,此外还有祭城、韩寺等10个一般镇。农村将形成“中心村、一般村”两级村庄体系,规划设置中心村58个,平均人口规模3000人,规划保留一般村142个,人口规模1000人。中心村在学校、医务所、文化站等功能服务设施配备数量上高于一般村。
产业布局方面,将形成南部林果牧产业片区、北部水产养殖带、近郊林业片区等六大片区;郊区工业重点发展精深加工和配套工业,同时发展郊区服务业布局。
交通方面,除郑汴新区规划的综合交通体系外,还将形成网络状的村镇道路体系,保证100%的中心村和80%以上的一般村通沥青路或水泥路,100%的中心村通公交。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郑州新区城区将新建一座净水厂,并扩建现有水厂,祭城、白沙、官渡等由城区自来水厂统一供水;城区建设一座规模较大的污水处理厂,雁鸣湖、黄店镇分别建污水处理厂;除现在正在建设中的八岗乡污泥处理厂外,再规划新建一座污泥处理厂。此外,柳林、祭城、官渡、姚家等将由城市管道统一供应天然气。
方案还对郑州新区的生态保护、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进行了规划。
土地流转模式成为本次评审会上专家们讨论的一个热点。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伍新木表示,应当继续鼓励农业生产用地在农户之间、农户与经济组织之间的流转,集体产业用地在产业流转过程中的收益,应当明确规定为乡村集体所有。
关于宅基地问题,有专家建议将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过程中富余宅基地指标适当集中到城市周边进行住宅开发,为进城务工人员建设保障性住房或廉租房。
由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系教授董黎明为主任的专家评审组,对郑州新区城镇体系规划进行了认真评审,并原则上通过了这一规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