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绑架众人饿饭之不可行性
撤销驻京办
会不会名亡实存
商品房预售制早该取消了
病危通知
既是自主招生不考语文又何妨
一个农业大县的“破茧化蝶”之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一个农业大县的“破茧化蝶”之路
中牟的农业之“痛” 郑汴融城下的破茧嬗变 “农工”并存之下的化蝶之路
农民的大棚
郑州日产生产线

本报记者 李明德 实习生 李 青 文 宋 烨 图

核心提示

中牟县,这个位于郑汴之间的农业之城,留给人们印象的是大蒜、西瓜等传统农产品。而今,随着郑汴融城的快速推进和中牟县的迅猛发展,这个传统的农业大县已悄然变身。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占据了该县经济主导地位。

在机遇与政策并重的今天,中牟县“变农拉工”的新格局,给这座依靠传统农业为支撑的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牟的农业之“痛”

深冬的阳光刺穿薄雾,打在雁鸣湖厚厚的冰面上,折射出多彩的光环。阳光的穿刺,使湖中的冰面逐渐变薄,偶然能听到冰破的清脆“咔嚓”声。

这种破冰过程,犹同现今中牟县的“破茧化蝶”之路。不同的是,雁鸣湖的破冰荡漾起的是一湖绿波,而中牟县的“破冰”奏响的却是一首奋进的改革之曲。

中牟,这个夹杂在郑汴之城中的县,在稀薄贫瘠的农田里做文章,让中牟人尝尽艰辛,但勤劳聪明的中牟人做好了农田文章,中牟的大蒜、西瓜等农产品不但走出了河南,还走向了国外。如今,中牟的大蒜、西瓜等农产品成了该县一张金灿灿的名片。

中牟县的这种土里刨金发展之路,虽然寻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农业标杆,可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提速,如何破解农业之痛,成了中牟县各级领导的一块“心病”。

急的不仅是领导,那些拼命在土里刨金的农民也是在翘首以盼。

2009年的“大蒜风暴”再次凸显出传统农业抗风险弱的致命缺陷。使得这些徘徊在低端的农业产业链,急需寻求一个新的生存之路。

一位老蒜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痛心地说:“去年初,到郑州卖蒜。一袋20公斤的大蒜只卖5元钱,卖一车蒜的钱还不够来回车的油钱。可是到了8月份,蒜价疯了一样往上涨,最高价格每公斤快涨到20元。我种蒜20多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高的价格,涨得让人心惊肉跳。可是这时候蒜早已被贱卖光了,一家人后悔得抱头痛哭。”

其实,多年来中牟大蒜产业一直走不出“蒜贱伤农”的怪圈。价钱高了,第二年种植面积就多了,面积一多,价格又降了。价格降了,次年的种植面积就少了,价格又涨了。“心里没底”的农民,被这个“怪圈”困了20多年。

“怪圈”之痛,使得中牟这个农业大县显得极为尴尬。

郑汴融城下的破茧嬗变

就在此时,郑汴一体化和郑州东扩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使中牟县又迎来了发展的“第二春天”。

中牟县充分发挥毗邻郑州、位居郑汴两市之间的区位优势,大力实施工业兴县战略,坚持工业优先发展,带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如今的中牟县,全县工业经济呈现速度加快、效益提高、活力增强、后劲更足的良好态势,形成了以工业经济高速增长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区域经济增长格局。

2006年11月19日,郑开大道的正式通车。使这条大道拉开了郑汴一体化发展的初步框架。中牟作为郑汴之间唯一的节点城市,占据着“一肩挑两市”的区位要地,成为郑开大道这条活力四射产业集聚带、旅游观光带的新宠。

这种挡不住的机遇,是中牟以前所不敢想象的。

中牟县招商局对此深有感触。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和中西部绝大多数农业县一样,中牟把招商引资看作加快发展的“一个车轮”,但在两年前,招商引资还令大家劳心不已。在省会郑州所辖的县市中,中牟的招商引资工作是最落后的,几乎年年垫底,尤其在每年向郑州市商务局上报招商任务的时候,招商目标少得可怜,有难以启齿的窘迫感。

“垫底”,是中牟人心中的“隐痛”。中牟县政府一位领导对全县的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为:经济总量不大,内生性增长能力不强,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龙头企业少,品牌农业发展不快;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高,规模企业数量不足……直接导致了全县城镇化水平低、财政收入低、城镇居民现金收入水平低。

可现在,已不可同日而语。随着中原崛起战略进入实施阶段,郑汴一体化发展全面启动,特别是郑开大道的开通、航海东路延伸线的规划建设,使中牟县的区位交通优势和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优势更加突出,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牟县决定全面对接郑汴产业带规划,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突出招商引资主旋律,强化工业兴县主战略,按照产业聚集、突出特色、形成优势的要求,着力构建“五区四带三组团”的产业布局。同时,中牟县明确提出了2010年进入全省前10强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三快发展,争创四佳环境,打造五大基地。

如今,中牟县在郑汴融城的带动下已经开始了破茧嬗变。

“农工”并存之下的化蝶之路

历史的改革车轮碾起滚滚红尘,机遇再次垂青中牟这个特殊的县城。发展的号角,再次在这块土地上奏响。

在机遇与政策并重的今天,中牟县“变农拉工”的新格局,给这座依靠传统农业为支撑的城市,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何在机遇与政策并重的今天,处理好,发展好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协调发展呢?在经历了破茧之后的中牟,如今开始了新一轮的化蝶变革。

郑州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中牟县委书记崔绍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随着农业的不断深化发展,技术的提高,设施的完善,中牟县逐步实现由农业小县向农业大县迈进,又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在发展工业的同时,注重深化农业改革,使工农两条腿走路,共同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我们投入巨额资金,从老百姓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入手,大力实施惠民工程,每年扎实做好十件实事,让广大群众共享到了改革发展的成果”。

如今中牟县农业经济指标多年稳居郑州市第一位,位于全省前列。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园艺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县、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先进县、北京市“场地挂钩”蔬菜生产基地县和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农业“十强县”之一。“县南林果牧、县中瓜蒜菜、县北水面种植和水产养殖”的产业布局已经形成,设施农业、精品农业、标准化农业、无公害农业、生态农业相继形成规模效应。种植业以培育特色产业为重点,24万亩蔬菜、12万亩西瓜、10万亩水稻、30万亩花生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日益巩固,农作物复种指数达到258%。4个高效农业示范园带动1万座日光温室生产的反季节蔬菜丰富了北方大中城市居民冬春季餐桌。4万亩日光温室早熟西瓜和9万亩露地西瓜基本保障了省会郑州及周边大中城市的市场供应。全县的28万亩大蒜,曾获马来西亚博览会金奖,被评为“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其产品及加工产品保持着农业出口创汇的龙头地位,2005年,中牟大蒜被评为国家“三绿”工程蔬菜类十大畅销品牌之一。畜牧业以建设黄河滩区绿色奶业示范带为契机,以河南省畜禽良种繁育中心、山东横店草业集团等龙头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畜牧养殖和奶业生产,建成9个高标准规模化奶牛养殖小区,成为郑州最大的奶源基地。全县大牲畜常年存栏11万头、山绵羊35万只、生猪39万头、家禽376万只。林业生产在实施防沙治沙、绿色通道和平原绿化等生态骨干工程的同时,大力发展苗木繁育、名优林果业等效益多元型林业。在发展水产养殖业过程中,积极引进推广南美白对虾、大闸蟹等名优新品种,培育出了享誉省内外的知名品牌——“雁鸣湖大闸蟹”,“牟红牌”黄河鲤鱼被评为省级名牌农产品。在农产品基地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业和以冷藏保鲜为主的物流业,拉长农业产业结构链条,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形成了以喜万年食品、帅龙红枣、盛源食品为代表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群体。

同时,伴随着“工业园”、“产业带”的兴起,中牟县开始了新一轮的发力。新建项目也是捷报频传。如今,郑州绿博园在中牟产业园已开建。凯特电器、汉方药业、河南金马肥业有限公司、河南金博士种业有限公司、河南欧帕工业机器人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建设如火如荼。中牟县准确把握经济形势,在工业兴县战略中实现了项目建设的逆风飞扬。

中牟县以郑州新区建设为契机,认真筛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投资效益大的重点项目,并大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扎实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三大工业产业板块初步形成。并把培育汽车产业集群为重点,延伸汽车产业链条,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使汽车产业成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驱动机”。

站在新的历史拐点上,中牟经历的“破茧化蝶”之路虽然痛楚、艰辛。但机遇和政策并重的优势又把中牟推向了新的历史发展制高点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