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黄帝故里 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力挺农民携手奔富
河南瑞泰第二条
生产线4月投运
上级关注
特色板块成新郑发展新引擎
畜牧养殖总量
已达4180万头
郑州国际石材
工业园入住新郑
节前走访慰问
驻郑部队官兵
常刘村的致富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 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 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新郑力挺农民携手奔富

本报讯(记者 高凯 刘栓阳 文/图)连日来的艳阳天,让新郑八千乡雷庄村杨青银老汉开心不已,早饭后,他兴冲冲地出门,站到村中新修的柏油路旁,一辆、两辆……数起了过往的车辆。“数车”是杨青银老汉生活中的小爱好,他告诉记者,过去因为村里路赖,外边人都不愿来,所以路上的车很少。去年村里柏油路修通后,不但外边来的车多了,村里的新车也多了,看来修路是真给大伙儿带来了不少致富门路,以后村里想不富都不行。

过去,乡村路不通、致富产业单一、村容脏乱、饮水质量差等都是农村富不起来的“顽症”。找准“病根”的新郑市,连续推出农村道路村村通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水库加固除险工程等,决心为农村基础设施旧貌换新颜,以助力农村、农民贫变富。其中,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新郑农村获益最大的一年。这一年,新郑把推进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立为助力农村发展的三大主题,举巨资投向辖区农村的每个角落,使整个新郑农村现出一派红红火火发展的好景象。

据了解,2009年,新郑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94.9公里,改造危桥6座,不仅使农村公路联网成片、四通八达,更实现了从“村村通”到“村村串”;在改善农村居民饮水条件方面,成功解决10.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力度,完成老观寨水库、五虎赵水库等3座水库加固工程及后胡水库溢洪道桥建设,提高了农业防灾减灾能力;深入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新建电气化村100个,基本完成了农村电气化任务;加大农业开发和扶贫开发力度,建设村级骨灰堂、体育活动场所等公益设施,使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得到全面提升……

对症下药,自然药到病除。辛店镇史庄村村民李迎村是2009年新郑力举农村发展的受益者,这一年他投资70多万元建成的无公害养猪场,目前已步入正轨,盈利指日可待。接受记者采访时,李迎村高兴地说:“路修得好,电给得足,咱干起来养殖,当然心里有底气。”

和李迎村一样在过去一年中受益的新郑农民还有很多,有的高兴村里有了干净的自来水、有的高兴沼气做饭干净方便、有的高兴农田灌溉省了心……总之,那些曾经的“痛楚”,已渐渐伴着政府资金一波一波流入农村而消失,且越来越感到幸福。

新郑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09年,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比2008年同比增长了25.7%,这些资金投入不仅解决了农村、农民致富所需,更解决了农民生产中存在的矛盾和“病症”,使农民对致富创业有了更高的积极性。下一步,政府还将多举措从农村发展的细节入手,以有效解决农村致富缓慢的问题,使广大农民在优越的农村环境中腰包鼓,生活越来越舒心。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