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州两会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代表委员心声
议案提案精选
家政业期盼大学生加入
还农村一方洁净天空
用科技创新助民企发展
我为城乡一体化献三策
小病找片医缓解看病难
保道路畅通促经济快跑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
收到议案165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

本报记者 王 红

就业、社保、医疗、教育、食品安全……翻阅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这些词汇时常跃入眼帘。这些词汇,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民生”两字渗透在政府工作报告的字里行间。连日来,参加市两会的代表、委员围绕如何改善民生建言献策,言谈话语中流露出对富民强市的热切期望,更包含着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深深思索。

1 改善民生集聚持久发展动力

“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标。在决策规划、推进发展时以民为先,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心上,从而赢得民心、集中民智、凝聚民力,形成发展的强大合力。”市长赵建才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段话,在代表、委员中引起强烈共鸣。

“发展本身就蕴含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双重含义,注重解决民生问题,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题中之义。”提起改善民生的话题,李元法代表坦言,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也只有实实在在改善百姓生活,使发展的成果体现在市民的衣食住行中,一切才真正有意义。 

“解决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改革成果惠及百姓。”王瑜委员认为,教育公平、农民工维权以及城市交通等问题,表面看都是一般的民生问题,其实这些问题涉及劳动者素质、城市生活成本等发展问题。改善民生不仅能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和保障,也能直接促进发展。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来自基层的许培荣代表的观点颇具代表性,民生问题关系群众冷暖,关乎人心向背。民生问题解决得好,才能为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2 公共财政着重向民生倾斜

刚刚过去的2009年,是一个丰实的民生之年。这份写在老百姓笑脸上的“民生成绩单”背后,是我市着重向民生倾斜的财政资金,不仅重数量,而且重质量;不仅锦上添花,更是雪中送炭。

据统计,2009年我市用于解决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的支出近171.6亿元,占全市一般预算支出的近五成。许多代表、委员深有感触地说,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郑州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但在应对金融危机整个过程中,我市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高度关注民生,惠民政策持续有为、持续有效。从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很多民生改善细节,可以看到市委、市政府坚持用真心、动真情、下真功解决好民生问题。

按照今年我市财政支出一般预算安排,教育支出17.5亿元;社保和就业支出12.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9.6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5亿元……几乎每项直接用于改善民生的资金支出都比以往至少增长了近15%,可以说,公共财政的阳光将照耀更多的民生领域。

让发展成果

惠及更多百姓

更好地破解就业难、看病难、上学难等民生难题,让天更蓝、水更清、生活更幸福……百姓的这些期盼,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有体现。

周春辉代表说,过去一年中,全市的社会保障网络越织越密,破产困难企业退休职工纳入医保、扶持困难就业人群创业、城乡统筹居民养老保险……点点滴滴,无不体现着市委、市政府对群众的关怀。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这让来自基层的杨红梅代表感到欣喜,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她表示,对物价最敏感的是下岗职工、特困家庭等低收入群体,建议政府在水电气暖涨价听证会上让低收入群体代表也有席位,听听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只有困难群众的幸福指数上升了,整个社会的幸福指数才会提高。”聂磊、张新旗、刘本彩委员建议,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实事求是,劳动保障、民政部门要把更多的关爱投向弱势群体。

民生连着民心。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月人均增加120元;提高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报销比例;提高新农和财政补助标准;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150万平方米,提高廉租房廉租补贴发放标准……一桩桩民生难题都在报告中给出了具体明确的答案;一项项民生工程必将更加广泛地聚合民心民力,推动郑州经济社会发展。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