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票儿 28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13
唐朝人过新年
吕璜题联戒糊涂
清清的水仙花
神 磨
《活法》
谒陈胜墓
图片新闻
图片新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谒陈胜墓

孙方友

司马迁说:“胜虽已死,其所置遣侯王将相竟亡秦。高祖时为胜置守家于砀,至今血食。”砀,就是今日 河南永城境内的芒砀山。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秦,在陈郡树起了“张楚”大旗,陈胜被推举为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失败后被车夫庄贾杀害,多亏吕臣又收复陈城,杀庄贾,才得以将陈胜葬于芒砀山下。刘帮灭秦得利于陈胜,建立汉朝后,在砀县为其安置三十户守坟人家,每年屠宰牲畜而祭之,陈胜墓才得以保存至今。汉高祖很是对得起陈胜了。

但汉以后,中国历朝历代的掌权者再也没人待见这位农民义军的领袖了。究起原因,自然是因他属于扯旗造反者,犯忌。陈胜孤苦伶仃地躺在芒砀山下两千余年,善良的永城人民一直待他不薄,年年有百姓为其添坟上供,墓场周围半里不放猪羊。尤其当年刘帮派遣的守墓人的后裔,更是忠心耿耿,虽然他们因种种原因不能坚守古墓,但仍然不忘祖训,忠于职守,使古墓躲过了一劫又一劫,两千多年过去了,至今砖瓦不少一块, 树木不少一棵,堪称是世界第一守墓家族群。

陈胜墓在芒砀山主峰西南山麓,为“馒头冢”,周围用青石围圈,墙高四尺余,顶部青草芨芨,一片苍绿。整个墓筑在一个高台上,台高出地面五尺,是一片场地,较阔,周围 是青雕石栏。墓四周多是苍松翠柏,有遮天蔽日之感。墓前立碑一通,高近三米,上刻郭沫若手书“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据当事人讲,墓碑题词是1975年,当时郭老没署自己的大名,落款为“永城县革命委员会”。现在碑上的“郭沫若”三字是从别处移来的。论说郭老不该有什么顾忌,1975年“造反派”正吃香,而陈胜当属中国造反者的鼻祖,借机“炒一把”又有何不可呢?

因我是陈州人,陈胜当年是我们淮阳的“领导人”,站其墓前,自比别人多一些感慨。试想墓中人当年若造反成功,立都陈郡,现在的淮阳肯定是个大都市了,我还去什么郑州?可惜,陈胜没帝王命,享不得大福大贵,一阔脸就变,疏君子近小人,最终死于小人之手,悲乎!看来当领导的多爱听好话,而小人们专投其所好。陈胜听不进吕臣的忠言,差点儿要杀吕臣。可让他想不到的是,最后为其收尸的正是吕臣。谁忠谁奸,想来陈胜九泉之下会很后悔的。当然,究其失败原因,除他听信小人馋言外,最主要的是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提前称王,提前享乐,革命尚未成功已不努力。但话又说回来,以其才能,就是他推翻了秦王朝,最后政权也会傍落他人。因为他武不敌项羽,智不如刘邦。虽有鸿鹄之志,但缺乏实现的手段与智慧。如果临了再与刘邦打几仗,怕是连这座“馒头冢”也难保了,更捞不到“置守家于砀,至今血食”之待遇 。也就是说,历史是人写,但天意不可违。陛下,咱一介农民,好歹也被人呼过几天万岁,也被太史公写过一笔,也算两千古不朽了,可以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