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郑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
光荣院里乐融融
颐寿园里欢喜多
陈大妈买春联
过年饰品 花样翻新
新郑人民的好儿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新郑人民的好儿子
——追记新郑籍援疆特警沈战东

本报记者 孙丽萍 高 凯

赤心光照日月,英名永世长存。新郑籍援疆特警沈战东同志用生命诠释着英雄不朽的丰碑。2010年1月29日晚,沈战东结束一天巡逻勤务返回驻地后,不顾疲惫坚持值夜岗,因劳累过度晕倒在值班岗位,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10年1月30日零时30分光荣牺牲在工作岗位上。就是这样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民警,一个对事业孜孜追求的青年民警,一个对生活充满热爱的青年民警,一个有着美好未来的青年民警,把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为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献出了青春年华和宝贵生命。

笃定理想,勇担大任,展示忠诚本色

沈战东入警4年多以来,一直扎根在特巡警支队,奋斗在一线实战单位,多次与犯罪分子面对面过招,多次面对艰难险重任务,多次直面生死考验,他都义无反顾,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处置新疆乌市“9·2”群体性事件中,沈战东同志和其他10名队友在西河街小西门新华楼服装批发市场前抓获了一名涉嫌针扎群众的嫌疑人,准备移交处理时,周围几百名群众情绪激动,高喊“打死他、打死他!”并有部分群众冲上前踢打被控制的嫌疑人,沈战东看到情况危急,立即用身体护住嫌疑人,安全送至警车,他的手臂却被群众误伤多处。

青海维稳期间执行“3·22”抓捕任务中,抓捕车辆行驶在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路上,路面积雪在5厘米以上,车辆打滑,行驶困难,沈战东将自己的棉被、褥子和防寒服铺在打滑的车轮下面,并在严重高原缺氧的情况下,第一个带队下车推车。在他的带领下大队其他队员纷纷下车推车,大家踩着冰雪喘着粗气凭着顽强的毅力前进数公里,保证了抓捕车队按时到达指定位置。为了不错过最佳抓捕时机,沈战东顾不上疲劳,和队员们一道克服高原反应、天气寒冷等恶劣环境的影响,立即实施抓捕,连续奋战四天四夜,抓获违法嫌疑人14名,出色地完成了抓捕任务。

赴四川汶川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期间,沈战东主动请缨随队赶赴四川抗震救灾。到达灾区后,先后转战都江堰、汶川、成都、江油等地执行救灾任务。他身背30多公斤的救援物资,抬着救援装备,冒着不断的余震和滚落的山石,义无反顾地第一个冲进长达986米已严重变形、漆黑的友谊隧道。他和7名队员徒步返回都江堰,把发电机绑在钢钎上,爬陡坡,踏乱石,翻山越岭,跨过地上一条条裂缝,用了一整天时间,走了30多公里山路,硬是把100多公斤重的发电机抬到了漩口镇,他们迅速在废墟上架起3米多高的临时线杆,扯上电线,挂上灯泡,当第一盏灯在黑暗中的漩口镇亮起来时,受灾群众的脸上充满了惊喜。看着沈战东同志红肿的肩膀,磨出血痂的双手,群众流着泪说:“灯亮了,我们的心也亮了,这是生命之灯,希望之灯啊!”

敬业执著,刻苦磨砺,练就过硬本领

沈战东是特巡警支队仅有的5名全能队员之一。他能吃苦、善动脑、肯钻研,擒拿格斗样样精通,是训练场上出了名的“拼命三郎”,用血汗铸就了一名特警队员的铮铮铁骨。

沈战东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在特警队员中这样的身材条件属于“弱势”,警务训练中与人高马大的队友竞争明显要 “吃大亏”。刚入警时,他的训练成绩很不理想,但他身上始终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为了熟练掌握射击要领,取得射击好成绩,他不厌其烦请教有经验的同志,利用休息时间加班训练。他在自动步枪伸管上绑一根1米多长的杆子,挂上3公斤多重的砖头,一练就是1个多小时,别人能负重坚持端枪瞄准3分钟时间,他能坚持到5分钟,最终练成了“神枪手”。2007年全省公安机关组织大练兵综合比武,沈战东和战友组队代表郑州市公安局参加比武。手枪射击比赛,他先声夺人,打了个满环。在3000米长跑比赛中,按照战术安排,他在前2000米领跑,他一马当先,奋力奔跑,最终在他的领跑和鼓舞下,郑州市局代表队一举夺得了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沈战东被省厅评为“大练兵业务能手”。

大爱无言,满腔热忱,心系群众安危

沈战东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亲人无比热爱,他把亲人的情爱,始终埋在心底,融在对人民群众的无私大爱中。

新疆执行维稳任务期间,为了巩固稳定效果,进一步团结和教育人民群众,宣传党和政府的民族团结政策,发挥“三队”(维护社会稳定的战斗队、宣传党和国家政策的宣传队、服务各族群众的工作队)作用,郑州特警创新形式,多策并举,开展了进社区、进学校、进单位、进商户的“四进”活动。“四进”活动中,沈战东和战友们积极主动工作,先后发放警民联系卡2000多张,接到求助电话100余次,解决群众困难50多个。

在新疆维稳的沈战东通过走访了解到,位于沙区黑龙江路与公园南路交叉口附近的乌市仟叶培训学校,每天有2500多名学生分多个时段上下课,要横穿大门口的黑龙江路,车流量大,家长和学校非常担心学生的安全。了解这一情况后,他及时与校方领导联系,主动担当起了指挥交通、保护学生的“安全员”。

沈战东把爱全部献给了崇高的公安事业,献给了亲爱的战友,献给了人民群众,留给亲人的只有深深的愧疚。他先后四次推迟婚期,直到2009年12月,在支队领导命令强迫下他才返郑举行婚礼。然而,蜜月还未结束,沈战东看到支队警力紧张,安顿好瘫痪在床的岳父再次请战,毅然再次赴疆执行维稳任务。

2008年北京奥运安保期间,沈战东的岳父患上了脑溢血,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工作任务繁忙,他无暇照顾病重的岳父,所有的重担都压在了妻子的肩头。为了弥补愧疚,他都要利用空余时间到医院照顾岳父,打针、吃药、上厕所……同病房的病友和护士都以为他是老人的亲儿子。

热血柔肠,真心实意,倾注战友之情

领导和战友都评价沈战东既有胆有识,又重情有义,工作中冲锋在前,敢当敢干,生活中阳光开朗,热语衷肠。无论是生死关头,还是平时工作,他对战友始终关爱备至,用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意志和豁达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召身边的战友。

沈战东所在的大队担负着处置各类暴力、反恐等急难险重任务,是整个支队的尖刀大队。新入警人员年纪轻、经验少、干劲大,作为一名有过实战经验的业务骨干,年纪轻轻的他就成为大队的“老”民警,负责着十二班十多位新入警队员的训练工作,在每次处置恶性突发暴力案事件时,沈战东说的最多的两句话是“跟着我!”“看我的!”最大限度保护着战友的安全,以自身实际行动为班上民警做表率。

2008年元旦,某地发生多名儿童被拐卖案件,当得知有8名儿童被犯罪嫌疑人挟持到某小区时,沈战东同志所在的班组担负起抓捕任务。在奔赴抓捕的路上,看到年轻的战友第一次执行任务时的紧张,他就主动劝大家不要紧张,并且说:“第一次嘛,紧张是难免的,不要紧张,看我的!你们跟着我上就行了!”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第一个冲进房间,成功将持枪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沈战东对每一位战友倾注了他全部的深情。赴青海维稳期间,为减轻当地政府的负担,郑州特警自己搭起帐篷宿营,由于帐篷不够,有队员需要住车上,他主动让出帐篷让战友睡,自己却睡在依维柯战车上,一睡就是30多天。在处置恶性突发性暴力案事件时,他总是站在队友的前面,说“跟我上、看我的”,最大限度地保护战友的安全。赴四川抗震救灾他帮助受伤的战友背负行囊,一人背负两人的物资徒步行走数十公里。战友从新疆换防返郑,当晚就要去新疆的他顾不上收拾行囊,跑到火车站迎接战友们。他总是一腔热血帮助解决外出执行任务战友家庭的实际困难。沈战东同志帮助过全班的每个战友,为战友做了数不清的好事,桩桩件件倾注了真心与热情。

英雄长逝天地悲,万物无语欲垂泪。只要这大地上还照耀着阳光,沈战东这不朽的名字和28岁的生命历程,就将永远在长空中翱翔!

安息吧,新郑人民的好儿子!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