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5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上接第一版②
上接第一版①
用优质服务 保节日供应
送礼也要“附加值”
“我在军营用雷达为人生导航”
广告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我在军营用雷达为人生导航”
——记优秀大学生士兵、济空雷达某团三站副站长高用燊

他从一名地方大学毕业生,成长为济空雷达某团三站副站长,他长期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济空驻郑雷达某团三站副站长高用燊,这个2000年冬季入伍的大学生士兵,从平凡工作岗位干起,先后3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两次荣立三等功,被军区空军树为“优秀士兵标兵”,被空军评为“优秀共青团员”。

十年从军路,十年成长史。高用燊执著从军报国的理想,操纵雷达为自己的军旅人生导航。

■大学毕业到军营寻梦

从大学校园到军营,高用燊坦言,环境的落差让人一开始适应有点难。入伍以来,高用燊先后在3个远离机关、远离城镇的边远艰苦雷达站工作过。当战士时,他在与村庄毗邻的雷达一站一干就是3年。2006年7月,他军校毕业后分配到和团机关在一起的战勤连当排长。同年12月,雷达二站干部缺编,团里调整高用燊到二站当排长。他上午接到命令,下午就来到远离机关100多公里的连队报到,连行李都没来得及带。2007年12月,他被提升为三站副站长。这个连队离团机关更远,坐长途客车要走6个多小时,但高用燊仍十分安心地干了起来。

当战士3年,高用燊年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在同批兵中第一个当班长,第一个立功;当干部,他被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又荣立三等功1次。

■勤学苦练铸就雷达技艺

上学时,高用燊学的是操纵“厘米波”雷达。分到雷达一站后,连队装备的是“米波”雷达。这种波段转换训练,相当于专业从头学起。那些天,高用燊每天5时起床,整理完内务卫生就钻进训练室练习测报,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凭借这种精神,他在同批兵中第一个放单工作,在年底团组织的军事训练考核中获得全连第一的成绩。

2002年9月,团里抽调精兵强将组成小分队到某飞机储存中心执行雷达情报保障任务,高用燊是小分队里唯一的义务兵、唯一的雷达操纵员。在前后一个半月时间里,他精心调校雷达回波,把探测范围向顶空盲区延伸,先后保障飞行40多架次,无一漏情。

2007年4月,团里组织阵地选择科目集训。高用燊作为第一批集训人员,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后,身份由学员变成了教员,被留下带教后两批集训人员。高用燊开始研究雷达阵地选择的科学方法,雷达波瓣和阵地四周遮蔽角的计算十分复杂,高用燊通过对普通办公软件的改进,使过去几小时的工作量几秒钟内即可完成。

■愿在军营扎根一辈子

高用燊把个人目标融入到部队建设中,始终坚守从军报国之志。他当兵时已满20周岁,入伍第四年进的军校,军校毕业时已经26岁,才提拔为少尉排长。

到二站当通信排长后,一些亲友劝他说,当上军官应该算功成名就了,不如早点脱军装回来,趁年轻在地方上谋发展。但高用燊没有这样做,他说:“我是靠部队这个平台取得的成绩,是在组织和领导的关怀下成为一名干部的。人要有感恩之心。”

高用燊写一手好字,文采也不错,当战士时,连队的黑板报他一个人出了3年。基层政治教育资料少,他就留意报纸上的文章,分门别类剪贴下来,让指导员搞教育时参考。战士有思想包袱,他主动靠上去做工作。因高用燊在士兵中年龄较大,又是大学生,加上学的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战士们都信任他,先后有11名有思想问题的战士被转化。

对于将来,这个大学生士兵成长起来的优秀基层军官告诉记者,军营已经成为自己的家,只要部队需要,他愿意在这里扎根一辈子。 本报记者 覃岩峰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