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球事儿
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无标题

“火烧”及“拾炮”

人们是最知道时间宝贵的,常用“日月如梭”、“寸金难买寸光阴”来形容。为了留住瞬间即逝的光阴,古人在造字时就把天上那个日头埋在了地下、关在了门内,不让它日落西山,这可能就是“时间”二字的含意吧!

随着时间的离去,世间很多东西都会销声匿迹。

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是永远也不会随逝而去的。那刻骨铭心、那时时魂牵梦绕的就是乡情、就是生养你的故土亲情。

算起来离开家乡也四十五年了,在外面的世界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年节假日,如今虽然已经满头白发,但是一回忆儿时的往事,还是当属过年那段日子的忙碌、高兴、欢腾使你永远留恋着。

老家过年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熬粥、磨豆腐、杀鸡剥鱼、祭过灶帖过门神,小孩子们就盼着磕头要压岁钱了。过了腊八的日子年关一天比一天紧,年味一时比一时浓。

那时候家里姨多、姥爷多,他们还都是节日中各项娱乐活动的活跃分子,县城里的年关活动是少不了他们的。踩高跷、打花棍、骑驴、旱船、九莲灯是小姨们的绝活,骑独杆轿、敲锣打鼓、吹响器就是几个姥爷们的事了。一到这个时候,小孩子们胆大的就身穿戏衣脸化装,被大人捆绑到故事上面(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大人肩膀上的铁架上固定一到两个化装好的小孩,来回扭动),享受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弟兄几个和一大群小伙伴们前呼后拥跟在队伍的前后看热闹,或趁机用手敲一下大鼓,摸下铜锣,从心里高兴一阵子。看着满脸抹上各色油彩、穿上多款戏妆的小姨们在场子里面扭来扭去的精彩表演,年关热闹的气氛、人们欢快的心情永远留在了童年永不消失的记忆中。

旧时过年除有好看的、好吃的以外,还有很多平时很难吃到的食品在吊着你的味口,比如现在北方人平常吃的烧饼(家乡人叫火烧)在那时候是只有在年关才能吃到的食品了。记得到了腊月二十二,家中的姨姥们就开始和发面了,二十三一大早,她们就忙活在灶火屋内,揉面、调馅,做成一个个巴掌大的咸、甜圆火烧面模,然后在柴火烧热的铁鏊上烙成半熟的火烧,其实这时候弥漫在空气中的面香味再浓,那诱人的火烧也是不能吃的,必需再上笼蒸熟以后才能解馋。不像现在在铁炉、高炉里烘烤三五分钟就能吃到嘴里了。

孩子们嘴里吃着甜的、咸的、葱油的、五香的火烧,身上穿着新衣服留下一路笑声玩去了,灶火内的女人们还要继续下一场忙碌。

我真欣赏家乡人把北方公认的“烧饼”唤做“火烧”这不就是让吃了火烧的孩子们、男人们永远记住家里的美食,记住忙碌制做这美食的女人们,记住在家团团圆圆、火火烧烧的日子吗!那怕你走到天涯海角! 那怕你离开家的日子再长!

吃过火烧,再过上难熬的六七天,外面就能听到稀稀啦啦的鞭炮声了,孩子们日思夜想的也就是每一年里的最后一个晚上, “爆竹声声除旧岁”。记得在家里的除夕夜都是这样熬过的,碗里的扁食还没有吃完就听到连天的火鞭炸响了,哪顾上擦嘴啊!约好的几个小伙伴早就在门外等你了。这些小精灵们只要一听到鞭炮声响,就能从声音的大小断定是那家放响的。“啪,啪”就像是发令枪响,一个个撒开双腿都要抢先赶到正在炸开的火炮现场,双手捂住耳朵、睁着大眼搜寻满地炮纸堆里一两个不争气的瞎炮。那时的火鞭都是用一硝二磺三木炭做的,一般不会炸得很响,不像现在的鞭炮用些什么黄色炸药,经常发生伤人事件。

在一起玩得再要好的朋友这时也要比一下谁拾的炮最多,拾炮多的孩子肯定表现出了快速、机灵、勇敢、胆大,在同伴中间说话是举足轻重的。但是也要担当一定的风险,万一有几个晚响的小炮在贴近你肚皮的衣服兜里,或者手中发了言,你就要忍受住疼痛、咽下泪水,强作笑脸啦!

家乡人形容某个人慌里慌张谓之“慌里拾炮哩!”真是形象啊!谁拾的炮多就在年下日子里慢慢享用吧!节省了买炮的压岁钱,眼馋了一块玩的伙伴,也永远留在了一生的脑海中,这就是家乡的味道, 这就是中原厚土的魅力吧!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