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不服气美国人拍《花木兰》
河南老作家完成电视剧本
《不是闹着玩的》登陆绿城
《康百万》完成最后剪辑
欧冠:阿森纳挺进八强
飞行表演加航拍
扮靓郑开马拉松
两年寻觅 作家赵瑜找到“巴金的黛莉”
力拼辽宁需静智
WCBA总决赛二番战今晚鸣枪河南女篮昨抵鞍山积极备战
惊险过后是惊喜
这里的亚冠有点“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不服气美国人拍《花木兰》
河南老作家完成电视剧本

不服气美国人拍《花木兰》

河南老作家完成电视剧本

“我是看了美国人拍摄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以后,感觉到西方人把他们的价值观安在头上,来处理中国题材,对人物的解读有很多地方都让我不能接受。”说这番话的是河南剧作家刘育州,看过美国版的“花木兰”后,老人就开始动笔创作,历时十余年,完成了20集共28万字的电视剧剧本《巾帼英雄花木兰》。

刘育州1955年毕业于开封艺术师范学校,担任过洛阳地区戏研室主任、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等职。他饱蘸生活的彩笔描绘出数以百计性格迥异、栩栩如生的鲜活人物,树于舞台后,不仅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难忘的形象,而且在省市戏曲会演中屡获殊荣。戏曲电视剧《山里的媳妇》曾夺得过全国戏曲电视剧奖,豫剧《洛河儿女》等曾获河南省优秀作品奖。

虽然已年逾七旬,可刘育州依然壮心不已,笔耕不辍。在看到美国电影《花木兰》后老人坐不住了,“说实话我有些不以为然”,萌生了自己写剧本的念头,“花木兰就是我们河南商丘虞城县人,我决心写一写这位女中豪杰。”为了写好这部戏,老人熟读了隋唐史、突厥史、木兰辞及民间传说,熟悉了花木兰生存的时代背景和她同时代的有关历史人物,虚构出木兰从军的故事,并将主人公的成长线、女儿身线、爱情线有机结合,推动矛盾发展,并设置了许多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场面。刘育州说:“整个故事以长篇叙事诗《木兰辞》为纲,隋末唐初为大时代背景,展开充分合理的想像,围绕3条主线设置了大量的戏剧冲突,增加可看性。”

戏剧评论家荆桦为刘育州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写下这样的评语:波澜壮阔,大气磅礴,生动传神,荡气回肠。剧本已经被收录到老人刚刚出版的《刘育州作品选》里,而刘育州最大的心愿还是:他笔下的花木兰能被搬上荧屏。 李 颍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