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安群英 通讯员 定银 天朗)承接年尾的惊喜,二七区今年开局便高潮迭起,迎来建设的辉煌时刻:运河新区、凤湖休闲旅游度假“新亮点”规划建设正稳步推进,华润万象城、大连万达广场等项目先后落地,200多亿元落地资金和洽谈资金流向辖区。把握“盘子”,找准“路子”,二七区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努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强势突围,掀起了由量变到质变的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热潮。
调整结构首先要明确辖区产业的特色和优势,站在全市高度规划布局产业。二七区委书记朱是西介绍,将重点围绕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区域结构三大主线,把产业提升作为摆脱传统发展路径的首要选择。
在加快结构调整中夯实根基。依托自身区位、资源、历史文化、产业等基础,二七区首先在产业发展规划谋划上取得重大突破。他们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团队为辖区产业发展和战略规划谋篇布局:先后做出二七、火车站、河医医疗服务、火车站西广场、大学路—中原路商业商务黄金十字架五大商圈及名街商业集群、南部物流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规划。利用南水北调穿越城区的机遇,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吸引美国、新加坡、上海等国际国内著名规划专家参与设计运河新区,在方圆28平方公里范围区域内,建设一个“低碳环保、绿色生态、水域靓城”为城市形态的新城区,规划一旦获准实施,将建设成为一个高品质的生态居住区、总部经济聚集区、现代服务业和商贸业核心区、高科技产业和文化创意聚集区、传统批发产业升级的转移承接地,成为二七区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利用尖岗水库周边8000亩生态涵养林、6000亩水系、5000亩樱桃和10000亩葡萄林资源,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把农业资源经营渐变为城市稀缺的经济资源。利用土地二次编修的机遇,调整土地使用性质,为发展高科技产业预留空间。
优化生产力布局,逐步构建高效益、高产业、高税收的“新市场”,是二七区调整结构的重中之重。抓住城中村改造的历史机遇,打造二七区新型城市名片。继小李庄村、佛岗村、王胡砦村等成功改造后,二七区引进外资,今年要再改造五个城中村。目前,荆胡改造正顺利进行、齐礼阎拆迁接近尾声、高寨村改造已经成功签约。对于拆迁整合后的宝贵土地资源,二七区借鉴国外和沿海城市发展经验,采用组团式连片开发模式,高度重视产业规划的规模与容量、功能与环境、产业与文化、产业链条之间的关联和融合,坚持“以产为基、因产兴城、产成一体、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原则,把产业培养和升级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始终,坚决防止今天的建设成为明天的“改造”对象,为城市长远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传统商业中心区的提档升级引领商圈在经营理念、商业模式、商业业态方面转变和提升。目前,11个以现代商业经营理念为主导的辐射力大、带动性强的项目汇聚二七商圈,投资50亿港元的华润万象城,建成后是二七商圈的标志性建筑;金博大商场扩建项目已经排上日程,二七时代广场、二七时代中心项目给商圈注入新鲜血液。项目实施后,将破解二七商圈设施陈旧、业态落后、产业链条不完整、经营效益差等发展瓶颈,为导入金融业、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打开空间,实现商业核心地段价值的最大化。
二七区处在利弊交织的拐点期、承前启后的关键期、转型提质的攻坚期。对此,二七区干部职工保持着理性清醒的认知,全区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商贸强区、实现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新跨越”一条主线,通过实施“产业集群升级和项目带动”两大战略,开展“项目落地年、市容环境美化年、工作效能提升年”三大行动,打造四大经济板块,培育五大商圈,升级六大产业集群,构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