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把吃出来的吃回去
球事儿
唐人最怕说“虎”
石柱岗
人脑与电脑
最早的诗歌朗诵会
占领一座“制高点”
《燃烧的男孩》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最早的诗歌朗诵会

李济通

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从古至今,数千年经久不衰。由于诗词多为唱和之作,非吟咏、朗诵,很难品味它的魅力。所以诗歌朗诵非常重要。然而你知道吗?我国有史记载的大型诗歌朗诵会,就产生在春秋时期的郑国(国都在今新郑市)。

据《左传》记载,鲁襄公27年(公元前546年),晋国正卿赵孟(文子)造访郑国。郑简公在垂陇(春秋郑地,址在今我市西北二十里处)设宴招待,大夫子展、伯有、子西、子产、子太叔及印段、公孙段相陪。席间赵孟提议说,国君(郑简公)设宴,七位大夫陪伴,这是我的光荣。请七位大夫赋诗,一是赞美国君的恩赐,二是想听听各位的志向。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朗诵会就此开始。

子展朗诵“草虫”一诗,用《诗经·风·召南》中“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觐止,我心则降”之句,表示对赵孟的热烈欢迎。赵高兴地说,好啊!这是百姓的主人,我是不敢担当的。伯有朗诵了《诗经·鄘风·鹑子奔奔》,赵孟不太满意,评论说这是不该听到的不雅之言。子西朗诵的是《诗经·小雅·黍苗》中的第四章:“肃肃谢功,召伯营之;烈烈征师,召伯成之。”他把赵孟比作召伯(即周厉王、周宣王时有名的大臣召穆长),大加赞扬。赵谦逊地说,有郑伯在此,我怎能比召伯呀!子产朗诵的是《诗经·小雅·隰桑》:“既见君子,其乐如何?”“既见君子,云何不乐?”子太叔朗诵了《诗经·郑风》中的《野有蔓草》。其中“邂逅相遇,适我愿兮”使赵深为感动。

最后,印段朗诵了《诗经·唐风·蟋蟀》,用“良士瞿瞿”等句,形容赵谦恭而知礼仪。赵孟评论印段乃保家之主,对郑国充满希望。公孙段吟咏的是地道的郑地诗歌《甫田之什》中的《桑扈》,颂扬赵孟的德行,为万国楷模,自己学习的榜样。赵高兴异常,表示自己绝不会骄傲自太,会继续努力。

这次宴会,虽为春秋时期郑、晋两个方国之间的一次外交例会,但有意思的是,它以《诗经》内容为载体,以诗交往,以诗会友,不仅开了以诗交谊的先河,也因其新颖而群体朗诵形式而载入史册,且对后世诗歌朗诵的兴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