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靳刚)昨日,市民李女士致电本报热线说,健身器材进入游园、社区后,深受百姓欢迎,但由于使用不当加之维护和管理不够,一些健身器材损坏情况严重,不少健身器材在“带病工作”,很容易伤人,希望有关部门能及时维修。
记者走访我市各街头游园和社区发现,健身器材残“臂”断“腿”现象严重。在滨河公园汝河路附近,这里的许多健身器材是新安装的,但一种用于锻炼背部的器材其上面的硬质塑料滚筒已破裂,露出生锈的铁棍,不但会弄脏衣物,而且很容易挂伤人。
在长江路一游园内,两个跷跷板的下面已经将石头地面砸出了深坑,跷跷板直接砸在地面,很容易将人砸伤,但仍在使用。而另一个像云梯一样的健身器则断了两根棍,一个小孩正在上面玩耍。
在滨河公园的另一游园内,一台旋转锻炼手臂的健身器材一端的悬空转轮已不知去向,一台漫步机上的一只踏板不翼而飞,仅剩下无法使用的单根摆腿,孤零零地吊着。
游园中的健身器材损坏严重,那么社区的健身器材又如何?在颍河路一家属院中,一锻炼手臂的旋转健身器,两个转轮已不知去向,支撑转轮的铁棍也已活动,为能继续使用另一边的转轮,周围的居民在健身器上缠了七八道铁丝,一名小女孩正在旁边玩耍。
记者看到,一些社区的地面本身就不是很坚固,健身器材与地面连接用的螺母很容易松动,稍用力就会晃动。一台“三位扭腰健身器”其三个转动式的站立转盘,两个已损坏。而在其他社区中,一些健身器材上被扯上绳子或铁丝,成为晾晒衣服的架子。
一些社区工作者反映,公用健身器材的使用频率很高,而市民对正确使用健身器材和对公共设施的保护意识不够,是造成健身器材损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提醒居民正确使用健身器材,防止对健身器材造成损伤,一旦发现健身器材受损,不要继续使用,以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