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镜头内外皆有才
大师成就大师
最便宜的乔丹
马云:商界拿破仑
一位华人眼中的法国
德国的小学教育
大气
在北大学怎样当“君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德国的小学教育

上课就像做游戏

记者走进德国布伦瑞克市区的科门纽斯小学。该校有400名学生。学生上午8时进校,上5节课,中午1时30分放学。进入教室,记者发现全是小班制授课。每个班一般25人,最多不超过30人。学生成U字形环绕老师而坐,便于师生交流。德国小学教室的布置非常温馨。老师和学生一起把教室布置成“家”的模样,有花草、地毯,还有“生日角”等。每人还有一个专门放物品的箱子。

德国小学一节课的知识量不大。以小学一年级开学第一天的课程为例,第一节课写名字并涂颜色,第二节课彼此认识。后面的课程则围绕同学名字复习字母。难怪一位中国来的朋友说:“一年级第一个学期就学26个字母,加20以内的加减法,比蜗牛都慢。”

课堂教学是讨论式,老师提问题,师生共同讨论,有的学生还会引经据典、相互争辩,气氛活跃。

在5节课之间,还穿插一次早点、一次午餐、一次室外活动等。专门的放松课安排在午饭前,学生拉上窗帘,放舒缓的音乐,把脸伏在桌面的软垫上,闭眼睛,听老师节奏缓慢的指导语,全身放松,在身心愉悦中结束上午的学习。

德国人以“德国制造”为傲,这在小学课程中可见一斑。在科门纽斯小学,记者走进手工课教室,仿佛来到一个小型加工厂。靠墙的工具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各种工具,旁边还有台钻、车床等设备。除了手工教室,还有厨房教室、缝纫室等。老师时常通知家长,明天别忘了给孩子带碗碟和餐具、做饭用料等,教学生如何做饭。

下午自己决定做什么

到了下午,德国学校都不上课。但老师经常组织学生踢球、看电影、参观博物馆或到野外散步。让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德国小学的地理课本是从家门口开始的,先学习自己所在城市有哪些教堂、河流、有多少博物馆和面包店等,然后再学德国和世界的地理知识。

小学生每天做家庭作业的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星期五放学后没有家庭作业,假期也没有作业。

一二年级期终只给评语

宽松的教学方式并不等于放任自流,每个孩子的平时表现和成绩都会被老师记录在案。学期结束时,家长会收到孩子的成绩单。德国小学一、二年级期终只给评语,三年级开始有成绩。成绩采用6分制,“1分”代表优秀,“2分”为良好,“3分”为及格,“4分”为满意,“5分”不及格,“6分”为极差。

欧洲其他国家也有各自独特的教育手段:法国小学每周三通常不开课,球场、图书馆和博物馆成为青少年的主要活动场所,这也成为法国的“星期三现象”;芬兰小学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小班小校的制度让芬兰学生“无一人落后”;英国小学早上9时才上课,孩子没有家庭作业,没有学习课本,学习在“玩乐”中渐渐进步……

摘自《济南日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