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9版:中原商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紫百二十七岁生日邀您共欢
六招健康洗衣
洋品牌“中国制造”
国内售价远超海外
理性看待糖酒会
畅享移动“星生活”
“淘券族”
实惠时尚两不误
节能环保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洋品牌“中国制造”
国内售价远超海外
百货业
欲重启“买手制”

洋品牌“中国制造”

国内售价远超海外

新闻:据《广州日报》报道,今年春节期间,上千名中国游客穿梭在纽约最繁华的第五大道,购物“扫货”。新年,成了纽约商家的“黄金周”。另据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九成以上中国游客在纽约的主要活动是购物。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中国游客在异国购买的商品中不乏“中国制造”的洋品牌。按理说,“中国制造”理应在中国卖得最便宜,可奇怪的是:“一条Levis牛仔裤在美国的折扣店卖15~30美元,按照即时汇率(1美元折合6.8267元人民币)换算,也就100~200元人民币。但同一条裤子,出口转内销后在中国国内的专卖店却至少要卖700元。”

视点:专家表示,价格差异的症结点在哪里呢?“寡头垄断市场的形成”,这是问题的核心。我们把出口品、进口替代品统称贸易品。这些贸易品大多是国际品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造厂,但品牌是外国的,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上。定价权也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上。

此外,内销流通成本高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除了运输费用以外,还有高额的进场费、商店租金。厂家最终自然是把成本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

可是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应该扪心自问,忍受这么高的价格去买洋品牌,难道我们真到了不差钱的地步了么?

百货业

欲重启“买手制”

新闻:据报道,3月22日,全国贸联会第26次党委书记座谈会在广州召开。全国贸联会理事长梁国豪指出,转变经营模式,由联营扣点逐渐转向自营购销,以及人才培养问题,是目前零售业面临的最主要问题。

据介绍,国外的百货公司至今依然都是采用自营购销的模式,商场有专业的“买手” 直接到世界各地采购厂家货品,特别是用自己的品牌去定购时尚个性化的商品。中国的百货业也有可能重启这一制度。

视点: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越来越多的百货店从传统自营模式转向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品牌商进入商场,不需要支付租金,而是通过从品牌的销售额中提取扣点作为百货公司的经营毛利。可随着供应商向百货公司叫价的能力越来越强,百货公司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

由此来看,重启“买手制”不失为百货商场增大利润的一种好办法。可是,回报多,风险也大,“买手”的失误可以造成巨大的亏损。我们百货业准备好应对这种风险了么?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