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区街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向“教育名区”大步迈进
美化樱桃沟景区环境
敬老院里献爱心
义务理发师
为辖区政协委员建“家”
化解300多起矛盾纠纷
物业管理推行“党建联建”
金水楼宇经济风生水起
管城区倾力打造东南商圈
12元党费的故事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义务理发师

本报记者 刘俊礼 通讯员 克东海 文/图

自学理发技术,自购理发工具,为社区居民免费理发28载,家住上街区济源路街道中安社区的张玉花老人被居民亲切地称为“爱心理发师”。

昨天,记者在上街区中安社区“爱心理发工作室”见到了张玉花。谈起自己的“理发经”,张大妈打开了话匣子。

1965年,张玉花在舞阳老家是一名小学教师。当时,学校距离镇上路途较远,众多女教师经常为没有时间剪发犯难。心灵手巧的张玉花自己买来削发器,义务为女同事剪发。从此,理发便成了她的“业余爱好”。

1982年,张玉花随爱人一起调动到上街区工作。工作生活环境变了,可她的“业余爱好”没有变。没事就搬把椅子,备上剪刀、围布,在家属院摆开“阵势”。有时谁家老人行动不便,她就上门为老人理发。不少工友、邻里很快成了她的新“顾客”。

张大妈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老年妇女,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新“顾客”都成了老“顾客”,其中最短的三四年,时间长的有近30年了。中安社区居民张秀枝和婆婆是张玉花的“资深顾客”。从1983年开始,张大妈就成了婆媳俩的专职理发师。有时婆婆行动不方便,张玉花就随时上门服务。

为了给热心党员群众服务社区创造更好的环境,年初社区创建了“同心家园”,其中专门设置单间,成立了“张玉花爱心理发工作室”。张大妈很开心,她说,自己原来是在室外理发,现在有了固定场所,每月可以固定几天时间,集中为居民服务。她还在自己的工作室贴上了一条标语:快乐生活,从“头”开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