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新郑专题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吹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号角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打印】  
描绘农村新蓝图 加快城乡一体化
新郑吹响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号角
标准规划分类扶持保障
村里办起了养殖场,带领村民同致富。
建设中的草场沟新型社区。
▲家家致富有门路,村民自己办起了服装厂。
文化大院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几个小朋友在薛店镇大吴庄村中心社区前玩滑板。

本报记者 孙丽萍 高凯 刘栓阳 李伟彬 文/图

编者按:

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一项系统的民生工程,其目的在于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新郑市作为全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试点县市,近年来紧紧围绕“五通五有五确保”这个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快速推进,从建设思路、措施到具体实施,都融入了新郑特有的内涵,逐步形成了新城区、新板块、新农村联动发展的模式,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吹响号角。

思路

紧紧围绕“发展新产业、建设新家园、培育新农民、营造新生活、建立新体制”的要求,按照“五通五有五确保”标准,试点先行,典型带动,落实政策,强力推进,着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型农村社区,让群众居住环境比以前好,生产生活条件比以前好。一要发展新产业,在增强产业竞争力上下工夫。二要建设新家园,在优化居住环境上下工夫。三要培育新农民,在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上下工夫。四要营造新生活,在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上下工夫。五要建立新体制,在规范农村管理上下工夫。

标准

“五通五有五确保”:村村通柏油路、公交车,村村通洁净卫生的自来水,村村通节能型燃气,村村通有线电视,村村通电话或宽带网;有“双强”的村两委班子,有致富龙头企业或项目,有文化娱乐和骨灰堂等公共设施,有连锁超市和卫生服务等便民项目,有规范化的村务管理制度;确保户户增收致富有门路,确保农民人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确保青少年人人享受免费义务教育和高中段教育,确保困难群体人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确保农村秩序和谐稳定。

规划

各乡镇要依据本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乡镇规划,划定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范围,优先使用村庄原址的建设用地。各村庄规划要坚持节约用地、优化环境、完善配套、提高居住水平和符合节能环保的原则。

分类

第一类是对中心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的城中村,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要求,以多层、高层为主,坚持“集约化、规模化、低碳型、亲水型、亲绿型、亲人型”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中心城区新型农村社区。第二类是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镇中村,以“五通五有五确保”为标准,以多层社区为主,着力抓好村庄整合、迁村并点,逐步走出一条经济型、功能型、循环型之路。第三类是偏远村、贫困村,采取迁自然村并中心村的形式,以中心村建设为主,重点加大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第四类是移民安置村,按照省和郑州市的要求,紧紧围绕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快致富”的目标,把移民安置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规划好、设计好、建设好移民新村。

扶持

金融机构在每年新增贷款中安排一定比例和规模,对符合贷款条件,在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房或购房的农户及配套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给予贷款支持。进行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设的行政村,市财政将给予资金支持,优先支付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

保障

新型农村社区(中心村)建成后,入住的居民可以优先参加由政府提供费用的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为适龄劳动力推荐就业岗位;在申请城市低保、医疗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享受城市居民待遇,同时仍享受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和国家惠农政策。

夸夸俺的新家园

本报记者 刘冬 高凯 刘栓阳

走新郑,逛社区,一个个新型农村社区,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标准化居民楼房,一方方错落有致的游园绿地……正向人们诉说着新郑农村的变迁。

吴铁保,薛店镇大吴庄村村民

“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以前的房子又小又破,现在的房子宽敞明亮,至于生活环境那就更没法比了,以前的乡村道路基本上可以用‘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来形容,光我的出租车就陷进去好几回。现在可好了,家里有车库,出门就是柏油路,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张建书,在等待搬迁的淅川移民

“子子孙孙就扎根新郑了”

“以前在家时,养牛赚钱就是家里最大的一笔收入。搬迁到薛店镇岗周庄村以后,由于镇上企业多,政府又为我们移民提供帮扶政策,提供免费就业培训、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我们找工作肯定比在老家容易找。这就没有后顾之忧了,致富也快了,子子孙孙就在新郑扎根了。”

王天有,仓城居委会仓西居民组组长

“幢幢新房真漂亮”

“以前,俺村道路一遇到下雨天就变成了‘水泥路’,小瓦房里也会跟着下雨。现如今,看着一幢幢新房,我们都期盼着早日住进去,今年大年初八,我们终于领到了新房钥匙,现在有很多村民已经搬迁进去,新房里水电、供暖、闭路啥都有,真好!”

王国喜,薛店镇常刘村建设工地的外地农民工

“我要亲眼看看新型社区”

“社区建成后家家通自来水,户户有天然气,而且社区里还有卫生室、文体室、学校、健身广场等服务设施,方便着呢,这些规划上写得都有,可详细了。我想在这个工地上干,直到这个社区建成,我要亲眼看看咱们农民自己的新型社区到底是啥样,现在看图上的,将来要看现实的。”

李金豹,辛店镇草场沟村74岁老人

“我现在就想享受好生活”

“过去想买点儿零嘴儿吃,可是离集市太远,来来回回的不太方便,如果搬到镇上的新家,抬脚就到集市了,想买什么买什么,村里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有很多。”

吴世中,岗周村移民点建设工地的工人

“给自家人干活有劲儿”

“淅川群众那么远搬到这里,咱得保证质量,把房盖好,让他们能住得美,让他们感觉咱新郑人也是他们的家人”,“我们在这里得好好干,苦点累点不算啥,以后人家搬迁过来了,就成一家人了。给咱自己家人干活有劲儿。”

司建华,规划局规划科科长

“结合村庄特点规划新村”

“我们的规划目标是确定行政村域内村庄建设的规模、范围,对村庄建设进行综合布局和规划协调,统筹安排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村庄提供切合当地特点、与规划期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总结来说就是建设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文明进步的新农村。”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带来喜人变化

本报讯(记者 孙瑞 高伟峰 尹春灵 冯恺杰 刘冬 李伟栋 白云 赵丹)3月26日,记者先后来到新郑市新华路仓城社区、辛店镇草场沟、薛店镇岗周村、和庄镇付庄村采访,切身感受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喜人变化。

仓城居委会:

中心城区新型社区

“太好了,比以前的瓦房强多了。我们去年腊月二十七分的房,今年正月初八发的钥匙,我正忙着装修呢,现在俺们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了。”记者来到新郑市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仓城居委会居民王长发家里。据悉,新华路街道办事处仓城居委会作为新郑市中心城区城中村改造的试点村,已全面完成高标准的规划设计工作,现已有30多户完成搬迁,新型社区已具雏形。为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新郑市对中心城区、三个街道办事处的城中村,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公共设施配套、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要求,坚持“集约化、规模化、低碳型、亲水型、亲绿型、亲人型”的原则,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草场沟:

迁村并点建镇中村

草场沟村旧址位于辛店镇政府所在地东南十公里,距离镇区较远,村里地势低洼,交通极为不便,村民居住较为分散,全村一共900多口人却被分为六个自然村,属压煤区。为了妥善安置草场沟村的村民,新郑市将草场沟村列为迁村并点村,按照“五通五有五确保”的标准制定了村庄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草场沟村新型农村社区以辛店镇新型中心社区为居住区,离镇政府所在地仅500米,东侧紧邻商贸城街区,北侧为轩辕大道,南侧临商住区,西侧为河流,交通便利,环境优美,主体建筑为3幢5层住宅楼,目前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预计5月份即可完工。

岗周村:

移民安置新村

记者在薛店岗周移民搬迁工地见到了一群特殊的“工人”,他们没有干活,却在指指点点,有说有笑,原来他们是来自淅川县观沟村的移民代表,“我们是代表全村的父老乡亲,来看看新家园”,受邀来的淅川移民代表全青峰面带微笑地告诉记者。据了解,新郑市薛店镇岗周村作为南水北调移民安置新村,建成以后,将成为户型独立、构造精美,有新风格、新面貌的新型农村社区,道路宽敞,水电齐全,集居住、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于一体,不仅在生活环境上大有提高,配套设施也一应俱全。同时薛店镇还积极联系了多家企业,为移民提供免费职业技能、劳动就业培训,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据悉,4月底房屋主体建成。

付庄村:

镇政府所在地的综合整治村

“你看看,市林业局和镇政府工作人员来俺村规划土地呢,过不了多长时间,俺村就变成了林业生态模范村啦。”在和庄镇付庄村,70多岁的付大爷笑呵呵地对记者说道。据了解,和庄镇付庄村被确定为2010年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来,村民们就加紧步伐扮靓村容村貌。目前,该村以蔬菜种植、养殖和养鱼为主,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不断扩大。而且已完成文化大院、垃圾处理场及四条主干道路灯安装等基本建设。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