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晚,四川省成都市工商局公平交易执法局局长黄生表示,目前,他们对食品油生产厂家进行拉网式调查,4000余户生产厂家中,有50余户未达到国家标准,其余均符合法律标准。“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成都销售的食用油,大家可以放心使用。”他说。
令人不解的是,调查结果中明明写着有50余户食品生产厂家未达标,也就是说,成都食品油市场上不合格率尽管问题不多,但绝非没有。这种背景下,不知道当地官员这种“可以负责任”的底气是打哪来的呢?食用油市场上出现了不合格现象,本来就是相关部门的失职表现,这时候不去反思存在行业监管上的漏洞和不足,反而像宣誓一样的晒“负责任”,这样空洞无物的表态,反倒令人产生一种不信任感。
好在,在舆论的强烈要求下,违规企业被曝光了,但涉嫌用地沟油、潲水油的质疑却变成了使用非法加工成品油的官方定调。既然当地政府对公众负责任,让大家吃放心油,那么当地食品监管部门是不是应该详细论证一下,地沟油怎么就变成了“非法加工成品油”呢?如果交代不清楚,那么公众就有理由质疑监管部门,因为这更像是对违规企业“负责任”,而不是对公众。
这些年,提高官员的责任意识已经成为一些管理部门的工作重点。可是,责任感是一个很飘渺的概念,什么叫负责?负什么责?这些都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公众来说,自然是希望更多的官员敢于负责任,但这种负责任不是一种口号,而应该是付诸行动。
我们固然可以理解成都市工商局官员这种负责任言论是为了消除公众的疑虑,但一切都需要用事实说话,出现了问题,最负责任的做法,是彻底消灭非法制造成品油的各个环节,杜绝类似地沟油之类的食品安全隐患的存在。而这种用行动做出的表白,或许要比官员在通报会上拍胸脯之类的誓词更值得公众信赖。 傅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