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3版:精品文摘 上一版3  4下一版
爱的顾问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无标题

齐白石:57岁当“北漂”

央视《百家讲坛》栏目开播9年来第一次涉足美术题材——开讲齐白石。

主讲人吕立新说:“谁都知道齐白石,但很多人并不了解,他如何从一个只读过半年私塾的木匠成就为艺术大师的过程。”

白石原本在湖南小有名气,生活也比较富裕,但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湖南战乱频繁,不少土匪都盯住齐白石的画,他为此不得不“北漂”。

57岁的齐白石刚到北京时,他的画作无人问津。稍微有点名气后,北京画坛的保守势力骂齐白石画“野狐禅”,“俗气熏人”,“不能登雅堂”,但他都没有气馁。

到北京前,齐白石偏重八大山人那种冷逸的水墨风格,而当时在北京比较流行海派吴昌硕色彩艳丽的风格,齐白石就逐渐朝吴昌硕的方向改,10年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那时候,唯独陈师曾喜欢齐白石,拿他的画参加日本的艺术博览会,卖了大价钱。当时,齐白石一个扇面在北京大概只能卖2元银币,拿到日本以后能卖到250元银币。

齐白石卖画是为了养活北京和湖南两大家子人。当时齐白石的画很受军阀、官僚甚至日伪欢迎,他干脆在客厅贴出了“画不卖与官家,窃恐不祥”,后来甚至停止卖画。

齐白石是从贫苦农村走出来的,他画的很多题材都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瓜果蔬菜、扫帚、油灯,传统文人认为是俗气的,他都能“绝处逢生”,老鼠、绿豆苍蝇都能进入国画,都能画得清新脱俗,这在他前辈的国画家中是没有的。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