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2版:郑风 上一版3
二里岗街与二里岗
婚姻
现代茶经
假如可以不长大
党校同学
书法
动起来
国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假如可以不长大

假如可以不长大

我一直以为,童年于我,很破碎,很零落,是捡不起、收不拢的一个梦。

去年国庆节,随爸爸去西安拜访他的战友荆雷叔叔,当晚的酒桌上,爸爸和他在西安的战友们喜相逢。谈不完的当年,说不尽的往事,借着酒香弥散。旁听的我,浸润其中,有模糊而真切的记忆渐渐迫近……那夜,我在梦里痛哭,家人惊得从邻床跳过来摇醒我,我犹自抽噎着:梦境那么近,我回到了童年,跟爸爸随军到兰州后,妈妈还没来,我在军营山下幼儿园上周托的日子里,害怕,想家,想妈妈……

原来,童年的这些记忆都在。爸爸和战友们的谈话,无意之间做了引子——他们的回忆,串动了我的记忆。

从西安回来后,开始看爸爸刚刚完成的回忆录文稿。文稿中浓墨重彩、饱含深情地写到了他的军旅生活。那些军绿色的、爸爸自己的故事,却又唤醒并让我收捡起了更多童年记忆。

这让我感到惊喜。而我是爸爸这本回忆录的第一个读者,我相信,第二位、第三位和之后的读者——妈妈、妹妹、爸爸的战友、亲朋同事、“发小”知交们,也能和我一样,从某种角度、某个时代背景、某些和自己相关联的情节中,发现这本书的时空价值和阅读意义。

爸爸的书,回望过去,梳理历史,收拾心情。细细读来,我三喝其彩。

《军旅十八年》是爸爸着墨最多,用情最深的部分。从《通州受训》、《回归大本营》,到《转战西安》、《福州轮战》,从《勇上“兰指”》、《白虎山下》到《三省接兵》、《开进604》,一系列有声有色的叙述,让人犹闻金戈铁马,似见沙场点兵。其间,那些对于行军南下途中,江南春色的描写,又让人仿佛置身水乡,桨声帆影,无限遐想;而那些对于驻军戈壁深处,大漠生活的描述,更让人如同来到秋天的额济纳,看得到层峦的沙丘,听得见远处的驼铃,还有那弱水三千……

从这些文字里,我明白了,爸爸为什么最喜欢看《激情燃烧的岁月》这样的连续剧。那种革命的浪漫主义情调,的确与他很契合。

他的回忆录,11万多字,反复述说着的,都是对生命生活的理解,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和对亲情友情的珍存。那心性,是敏感而多情的;那志趣,是向上和向善的。

成稿之时,爸爸邀我为书写序。

我欣然从命。然而起笔前,我想起了爸爸多次讲起的我的小糗事。爸爸说,我一岁多的时候,他曾把着我的小手,在他的手掌心儿里学写“1”,可我怎么也写不直,这让他当时很发愁,这孩子长大能学会那么多字吗?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爸爸眼里的我,俨然长成了会很多字而值得依赖的学问人,于是,他信任地把整个书稿交给了我,带着学生的心态和谦虚的姿态,让我负责编校,还让我来写序文,这让我很感慨——时光真是冷酷的跷跷板,当我这一端一天一天升到生命之巅,灿若夏花的时候,他那一端却在缓缓低落,那个曾在我眼里无所不能的爸爸正渐渐变老。在这个升与降的生命过程里,他的父爱,一直以来,无限地给予,而我无忧地接受,如此自然而然。而今忽然明白,如果我开成了一朵花,那也是爸爸用心血浇灌的。

因此,多希望我可以不长大。假如我可以不长大,爸爸就可以不白发,就会总是挺拔的军人,是不老的爸爸。

做了爸爸的女儿,很幸运,很幸福。如果这幸福有一个期限,我希望是永远。因为,只有一生,真的不够。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