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8版:文体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收获希望
1︰2不敌新加坡军团
亚冠路建业走到尽头
王治郅:打的不是球,是心
人偶剧《绿野仙踪》
“五一”献演绿城
夜社火:越夜越美丽
省台球巡回赛第四站 名将张亚东喜摘桂冠
钧瓷珍品献礼世博
唐尧东:这就是足球
记者手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夜社火:越夜越美丽
夜社火有历史渊源散落民间夜明珠

本报记者 李颖 文/图

还记得鲁迅的名篇《社戏》吗?末尾那句“一直到现在,我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不知勾起了多少读者的神思遐想,4月12日晚,记者在三门峡陕县菜园乡上窑村看到了一场精彩的社火,都是在戏台上进行祭祀祖先的活动,不同的是鲁迅观的是唱戏,记者看的是表演。

现场表演震撼人心

当晚,上窑村小学里张灯结彩,四邻八乡的群众早早守候在这儿,等待观看民间传统社火表演——九莲灯和顶灯。

伴随着阵阵的锣鼓声,耍社火的人如同一条火龙蜿蜒而来:男人们敲锣打鼓前面开道,精心装扮的女人们身着鲜艳的服装、扭着秧歌步“舞”进了场。

入场后,队伍在69岁的当地农民张芳国的指挥下,“九莲灯”表演开始了:只见9个盛装的妇女双手各执一枚状如莲瓣的灯,随着鼓点行走变化,队伍还不时翻转腾挪,拼凑出各色花样,变幻出“九莲灯”、“天下太平”等字形,夜光下,蔚为壮观。

“九莲灯”舞罢,当地村民又耍起了绝活——顶碗:30名妇女和6名男人头顶瓷碗,碗中央点燃红蜡烛,妇女在外摆成一个圈儿,男人在中间,他们头顶着燃灯的瓷碗,踩着秧歌步跳起舞,令人称绝的是碗不掉,灯不灭,甚至能像篮球明星胯下运球一般胯下运“碗”,让人眼花缭乱。演到高潮处,60多岁的张定锁老人顶着灯碗穿过低矮的板凳,赢得一片叫好。

社火队伍中还有个头上插花戴锦鸡翎的人舞得非常起劲,“她”淡扫蛾眉、口唇鲜红,待记者前去采访,才知道这位“奇人”是位69岁的老先生,名叫张守芳,他为了当晚的演出特意化妆一个小时,“从小就跟爷爷耍社火,以前的夜社火一般在正月初一至十五还有农历二月二十五当地‘泰山庙会’时跳,花式比现在多。”

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灯火荧荧,记者一行都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的表演,感觉非常震撼。

夜社火有历史渊源

“九莲灯”表演的渊源在哪里?村里流传着这样的传说:张湾乡有九朵莲花山,是大禹治水时,九个姑娘为堵缺口而献身,最后化作的九个山头,状如莲花,所以称作“九朵莲花山”。后来人们用九莲灯这一舞蹈形式纪念她们,逐渐演变成社火表演中的舞蹈“九莲灯”。

村里群众说,“顶灯”表演跟佛教有渊源:以前和尚送客人时,手端蜡烛,但又要行双手合十行辞拜礼,因无法同时兼顾而想出来的一种方法,所以这种表演形式也被称之为“和尚顶灯”。明清时期演变成民间舞蹈,清末民初发展成民间社火的一种娱乐表演形式。

据三门峡市群艺馆馆长贠更厚介绍说,豫西农村社火表演非常盛行,而菜园乡这一带只在夜晚表演的社火,成为这次非物质遗产普查中的新发现。

散落民间夜明珠

社火表演种类繁多,但菜园乡的顶灯、九莲灯别具一格。

张芳国老人说,我们这儿有顺口溜:上窑村,爱唱戏。就说我们这儿的人喜欢耍社火,现在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小孩子,都能玩几手。

贠更厚说,顶灯和九莲灯是民间社火的一种类型,当地农民把这两种舞蹈组合,称为夜社火。 “夜社火”与民间社火渊源极深,但又不尽相同,舞蹈动作原始古朴、粗犷奔放、张力极强,很受农民欢迎。三门峡市、陕县有关部门正在对这些项目进行挖掘整理,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力争形成当地的文化品牌。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