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桐柏路占道配电柜要挪位
网上偷菜成瘾
现实窃花被抓
小偷下手乘客不知
车长刹车提醒遭骂
陇海大院再次上演爱心接力
U-15足球联赛收兵
垒球锦标赛小组赛鸣金
春节下基层优秀新闻奖揭晓
337户村民喜迁高楼
联合执法严打传销
儿歌:人生最早的文学启蒙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下一篇4      【打印】  
儿歌:人生最早的文学启蒙
文化沃野上的一枚鲜果现状堪忧亟待保护
洛阳老人在给不满周岁的孩子吟诵洛阳当地传统儿歌

本报记者 李 颖 文 李 焱 图

“月奶奶,明晃晃、开开后门洗衣裳/洗哩净,捶哩光/打发哥哥上学堂/读诗书,念文章/红旗插到咱门上/看那排场不排场。”4月13日下午,记者跟随“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发现”采访团来到洛阳,当听到这首儿歌从当地老人口中婉婉道出时,恍惚间仿佛回到童年。

耗时5年只为整理儿歌

每个人都曾有过在孩童时候在亲人膝下吟唱儿歌童谣的甜蜜记忆,儿歌,作为人生最早接触的文学样式,以顺畅流利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人物场景描摹,是对儿童社会教育最初的文化启蒙。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仅在洛阳一地流传的儿歌,其统计分类就有24种之多,这些儿歌的内容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种类齐全,花样繁多,很多篇幅既洋溢着童稚之美,又蕴含着艺术内涵。数百年来,洛阳传统儿歌通过当地人民的口头创作,世世代代积累传承。然而,随着文化生态的变化,靠口头传授的珍贵儿歌也面临着遗弃甚至逐步消亡的危机。曾担任洛阳大学校长的赵金昭历时5年努力,搜集整理编写了《洛阳传统儿歌游戏》,打开人们尘封的记忆。

文化沃野上的一枚鲜果

赵金昭对记者说,勾起他整理传统儿歌的念头,其实很偶然。2005年,他听到自己年近90岁的岳母和婆婆在嬉笑着说着儿时的小曲,两位老人你说一曲,我道一首,说了半个下午没断头,很多是赵金昭闻所未闻,早已不再流传的儿歌。赵金昭便把老人们说的小曲记录下来,日积月累,竟积攒了100多首,这让他逐步萌生了全面采集流传在洛阳民间的儿歌、游戏,以辑录成书的想法。于是他便利用工作之余,通过各种方法采集儿歌和游戏。

现状堪忧亟待保护

记者翻看《洛阳传统儿歌游戏》中发现,书中记录了洛阳地区传统儿歌410首,游戏91个。更为难得的是,文中保持了洛阳地区流传的儿歌和游戏的原汁原味,留下了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情绪的生动印记。

让赵金昭忧心忡忡的是,母亲和岳母均已年近90岁高龄,两位老人为他讲述儿歌连他这个年近60岁的人也很少听说过,“她们谢世后,这些儿歌不就失传了吗?眼下,我们正在积极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借此来引起更多人对它的抢救保护。”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