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房价
正在扭曲人们的心灵
错峰上下班偏方治不了大病
洱海破坏性开发的隐喻
为生命祈求安全
社会变迁引发多种新职业出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社会变迁引发多种新职业出现
职业变化趋势后的社会动因 中国职业生存四大变化新职业的三大变迁特征新职业背后的政府和个体选择新职业带来的新趋势
杭州一家电脑动画公司的一位动画设计师在工作
劳动保障部向社会发布新职业 (资料图片)

编者的话

中国相当多的传统职业随着时代的变迁正在或已经消失。中国昔日的“粮油票证管理员”、“物资供应员”,如今已不见踪影。而许多新鲜的名头开始越来越多地写进中国人的名片——婚姻规划师、精算师、留学顾问、插花师等等。旧职业的消失、新职业的成长,记录着时代的变迁,也改变着职场。在如今就业压力大的背景下,固守着政府部门或者大型国企中的稀缺工作职位是不是也已经不合时宜,丧失了大把的机遇?政府该如何开阔就业思路?与全球经济接轨的中国,新职业还将呈现怎样的趋势?

职业变化趋势后的社会动因

职业的新旧更替,其背后的社会动因何在?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又应该怎样应对职业变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编辑员、动画绘制员、数字视频合成师、景观设计师,如此等等,这些在20年前无论如何发挥想象力都想不出的职业,如今早已赫然出现在新的职业分类大典中,而那些原先我们生活离不开的职业,如磨刀修剪、锔锅补碗、电话接线、铅字排版等等,却早已难觅踪影。望着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曾经熟悉的职业,我们不免有一丝留恋和几分伤感。而看着这些五彩缤纷的新职业拔地而起、横空出世,我们有兴奋、有惊叹,也有感慨和压力。那么,职业的新旧更替,其背后的社会动因何在?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又应该怎样应对职业变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职业生存四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势必在中国人的职业生存方式中体现出来。与计划经济条件相比,目前中国人的职业生存方式到底有了哪些变化呢?

首先,就业方式的变化。在当时中国人的话语中,基本上没有择业、下岗、失业等词汇。曾几何时,这一切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好像是在突然之间中国人遭遇了自主择业、竞聘上岗、下岗裁员、跳槽失业等一系列陌生的现象:上世纪70年代末的知青回城找不到工作、90年代末的国企职工下岗、现在白领被炒鱿鱼、“海龟”变“海带”,这一切深深震撼了人们的心灵。由传统的“统包统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伴随着痛苦、迷茫,每个人不得不对自己的职业命运肩负起责任,由此唤起了人们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责任感。

其次,职业地位获得途径的变化。在今天的职场上,个人的职业发展、职业社会地位的获得,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知识、技能、态度、观念等纯粹自身的条件,而不是家庭出身、社会背景等外在因素。这可看作是中国由封闭社会转向开放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在封闭社会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社会成员所获得的职业社会地位很大程度上靠出身,靠家庭。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社会家庭背景,单靠个人努力出人头地是十分困难的。而现在,只要个人有足够的能力、付出足够的努力,就可以获得社会声望高、经济收入好的职业,就可以改变自己的职业命运。

第三,职业流动方式的变化。在传统的职业模式中,一个人的职业一生很少发生变动,即使有变化也是在组织内部,通常与一位雇主保持长期的雇佣关系;职业发展路径和阶段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比较标准化,可以预期。在新的组织环境中,由于上升的空间受到限制,雇员们更加频繁的在组织的不同部门间流动、在不同组织和不同专业间流动,流动模式更加多样化,不稳定的因素也越来越多。

第四,职业成功标准的变化。传统的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是沿着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向上爬,担任更高的职位,承担更多的责任,获得更多的物质财富。但是人们越来越感到这种职业生涯目标的实现,不仅受个人自身努力的影响,还受到组织发展的制约。职场上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职业成功的标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更多的强调职业生涯的目标是心理成就感,他们对地位并不十分看重,但希望工作丰富化,具有灵活性,并渴望从工作中获得乐趣。与传统职业生涯目标相比,心理成就感更大程度上由自我主观感觉认定,而不仅仅指组织对个人的认可(如晋升、加薪等)。

新职业的三大变迁特征

纵观新的职业种类层出不穷,传统的职业种类消亡和迁移方兴未艾,这种变迁的大致特征是:

第一,第一、二产业的社会职业以消亡变动和重组为主,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信息咨询业、租赁广告业、卫生、体育、教育培训和文化艺术等等,尤其是其中的信息产业,潜力更为巨大,国外有人把它称为第四产业。崭新的职业类型大多数出现在第三产业。但同时第一、第二产业由于新技术、新成果的不断推广应用,传统行业又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比如农业,由于新技术的应用,新的生产方法和发展思路给农业这一传统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职业选择机会。

第二,终身依附一个组织的固定职业不断削减,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组织的自由职业不断产生。依附于一个组织的固定职业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工业社会组织的特征是: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组织结构;易于分割的流水线工作流程;易于分解的职能和责任范围。与此特征相适应,终身雇佣就成为那个时代完成各种生产活动的最为有效的方式。但是今天这种传统的固定职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正在被临时性工作、项目分包、外部专家、多领域的合作团队或者自由职业者所代替。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工作包含了知识的加工而不是对物质的处理。较之制造业,知识和服务业更有可能需要跨职能的团队活动,其工作任务更有可能交由外部的顾问或独立的专家完成。因此,现在很多企业的工作正在由那些并没有在相关公司拥有固定职位的人来完成。他们通常是自我雇用的自由职业者,在需要时以顾问或独立专家的身份提供上门服务,或者受雇于承担了分包任务的公司。

第三,新职业的知识含量、技术含量越来越高。不仅那些信息产业、管理、咨询服务业的新职业如计算机系统分析师、金融分析师、投资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保险精算师、收益精算师、税务代理师、理财师等,对从业者的教育背景、知识技能的要求很高。就是那些“灰领”职业,也要求从业者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如数字视频策划制作师除了需要掌握数码、策划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之外,他们还需要掌握视频节目策划、视频拍摄、视音频编辑合成、剪辑、DV影片输出与刻录等方面的技能。

新职业背后的政府和个体选择

新职业的大量涌现,应该说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个体的职业选择也具有了更宽广的可能性,但社会的现实是就业的难度不是降低了,反而加大了。就业难当然有多重影响因素,但是,对于职场中的个体而言,转变择业价值观念、提升就业能力,管理自我的职业生涯是应对新职业迭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的最佳策略。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就业制度是由国家统一安置的“统包统配”,个人没有择业的自由,没有决定自己职业命运的权利,一个人一经分配基本上决定终生,个人在职业上更多的是依赖组织,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现在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个人真正成为具有自主性的市场主体——自主择业、自主流动,自己管理自己的职业,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但是,自主择业并不意味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组织也同样有着用人的自主权,任何一个具体的职业岗位,都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个人具备特定的条件,如教育程度、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体质状况、个人气质及思想品质等等,并不是任何一个人都能适应任何一项职业的,这就产生了职业对人的选择。一个人在择业上的自由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所拥有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而个人的时间、精力、能量毕竟是有限的,要使自己拥有不可替代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质,就应该根据自身的潜能、兴趣、价值观和需要来选择适合自身优点的职业,将自己的潜能转化为现实的价值,这就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作出规划和设计,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承担责任。在职业不确定性加大的环境中,增强自己的终身就业能力是管理好自己职业生涯关键。

新职业的大量涌现、职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仅对个体的职业生涯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对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政府管理部门来说,应该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标准对新出现的职业进行审定,及时公布新职业信息,制订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标准,加强对培训市场的有效管理。事实上自2004年8月建立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以来,我国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已经发布了12批共122个新职业信息,并制订了相应的职业标准,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也在修订中。这些举措,对引导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完善劳动力市场、强化人力资源能力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新职业带来的新趋势

新职业体现了社会经济的新动向,代表了职场新风向,也预示了人才市场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走势。我们对近年来职业“新兵”来个群体扫描,不难发现,其中几大“族群”蕴藏着发展的新机遇。 

“创意族”:设计类职业红红火火。 “族群”成员:形象设计师、首饰设计制作员、景观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等。

“顾问族”:分析、评估类职业崭露头角。

“族群”成员:职业信息分析师、黄金投资分析师、企业文化师、农业技术指导员、灾害信息员等。

“科技族”:IT、技术职业风华正茂。 “族群”成员: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智能楼宇管理师、计算机软件产品检验员、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 。

“保健族”:营养、健康类职业异军突起。“族群”成员:健康管理师、公共营养师、医疗救护员、水产品质量检验员、芳香保健师、宠物健康护理员等。 据《人民论坛》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