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盛欺诈门问题有多严重
做官须记“三个一”
期待“楼市新政”挤破房地产泡沫
发言获罪
贪腐官员拉动奢侈品消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下一篇4      【打印】  
高盛欺诈门问题有多严重

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风波之后,高盛金融“欺诈门”案件又一次给脆弱的国际金融市场增加了几分寒意。很多市场投资者对此事产生了不少疑惑:比如,希腊危机和迪拜危机都是无法“躲”过去的违约事件,而高盛欺诈门事件都是美国监管部门“自找的”,尤其在美国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开始回暖之际,有必要再去折腾,翻老账让市场再起波澜?这种做法对美国和世界经济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但是,我认为,美国监管部门在这件事情上是做对了,因为市场的“玩家”就是认为只要风险的牵涉面足够的广,政府一定会履行“大而不倒”的规律来挽救经济,否则,政府一定会陷入更尴尬的局面。而投机者们这种“道德风险”的行为如果事后被宽容下去,那么今后金融市场靠“特殊的智慧”甚至是“内幕信息”就可以更加肆无忌惮地进行财富掠夺,最终大众也会对这种所谓的“精英市场”深恶痛绝,对欺诈行为无所适从的政府部门失去信赖。这是任何一个负责任、珍惜自己名誉的政府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

高盛是否最终会被美国司法部门认定为这样一种不光彩的“欺诈者”,目前还很难判断。但是,在次贷危机中所上演的一出出通过现代“金融工学”工具所开发出来的看似可以科学地“转嫁风险”的方法来掠夺社会财富的闹剧,今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了。尽管事前很难发现这种“阴谋诡计”,甚至很多这样掠夺财富的表外业务在当时监管漏洞的情况下“合法”地被得逞。比如,在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时候,贷款人的信用条件被高估,资产的信用评级也随之被美化,于是,不知情的投资者为了寻求低风险的投资产品轻易地选择了信用级别高的产品或具有一流信誉的金融机构的“指导”,最终在金融工学的复杂性面前模糊了对风险的认识和警觉性,遭遇到了危机所带来的最惨重的损失。而金融机构却觉得自己的一切行为在当时的环境下没有任何违规的地方,秋后算账,感到十分委屈。那么,究竟是谁之罪?是不知情的投资者贪婪成性而造成的咎由自取的恶果呢?还是华尔街的精英利用自己的专业的优势来掠夺送上门来的那些无知的投资者的财富“行为”才是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呢?我尽管不懂法律的制裁方式,但是,当市场出现了极度的收益和风险不匹配的财富分配状况时——即出现了高收益反而低风险,而低收益却要承担高风险这样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方式时,即使双方都有责任,即使法律存在漏洞,事后也应该重点惩罚那些“明知故犯”的精英阶层!否则,不分青红皂白各打五十大板的这种扭曲的社会治理结构一定会带来今后更加严重的弱肉强食的社会风气。

我觉得今天美国政府的出发点是对的,它找准了这场危机形成的根本原因——一场人为造成的“道德风险”闹剧!如果要提高全球化环境下应对发达国家所产生的金融危机的能力,就应该强化全球统一的治理机制和监管模式,以防止少数“精英”凭借自己擅长的金融工学的“智慧”来滥用和吞噬全球化所带来的不断增长的财富积累。 孙立坚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