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11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高盛欺诈门问题有多严重
做官须记“三个一”
期待“楼市新政”挤破房地产泡沫
发言获罪
贪腐官员拉动奢侈品消费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3上一篇      【打印】  
“贿物”品种三变   送礼手法“创新”
贪腐官员拉动奢侈品消费
财产申报能否成为突破口   原因在哪里? 谁在消费特殊补品 “循环消化”的虫草 吃的不是补品,是身份 什么罪恶,什么流行

4月14日,重庆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司法局原局长文强涉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强奸罪一案,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处死刑。

此前,文强收受赃物曾公开展示,堆成小山的钞票之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名烟名酒、36件现代工艺品、9件文物、69幅字画,曾被人称为“超级震撼”。

2009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34504起,结案132808起,给予政纪处分37581人,其中省部级干部和中管企业主要领导10人,厅局级干部220人,刷新改革开放以来反腐年度纪录。

解读高官落马原委,大都是文强式“朝中有人做官,市场有人经商”的故事。除了赤裸裸收受现金,还有相当部分贿赂是通过一些特殊礼物的馈赠实现。

北京一家媒体曾随机抽取该市法院2005~2007年间审理的100件受贿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官员过年时收受的礼单中,轿车与房子分列第二和第三,名列第一的是“小件奢侈品”。

“贿物”品种三变

改革开放以来,贪官接受的“贿物”历经三变。

纪检人员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在贪官家称金银、数钞票,要当会计师;世纪之交,去查贪官家外有几个家,办案需要“狗仔队”精神;收藏热和文物市场量价齐升之后,去贪官家搜古董字画,得成为文物鉴定专家。

字画195件,包括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吴昌硕、任伯年、谢稚柳、弘一、李可染等众多书画家作品;古瓷器23件,包括清雍正霁红小杯、青花缠枝莲小罐、青花灵芝纹瓜麦小罐、清粉彩花卉过枝碗,清乾隆青花八宝纹香壶等;西方艺术品4件,鸡血石5块,邮票3本,银圆457枚,金币38枚;其他各种文物352件,古陶器220件,贵重首饰48件,名酒261瓶。

这是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原公安局长王天义落马时的查抄物品,华丽阵容媲美博物馆的馆藏目录。王天义于2002年被判处死刑,而类似礼单在诸多反贪案卷中一再重现。字画古玩对应着某些干部“知识化”的需要,领时尚潮流的国际顶级奢侈品则对应着“年轻化”的需要。登喜路中国区总裁瑟里加尔说:“登喜路一直是广受中国商人和政府官员喜爱的品牌。”

2004年德国人斯蒂芬把90副LOTOS眼镜带到北京王府井投石问路。斯蒂芬说,在LOTOS最大的市场日本,很多政府官员是这些每副10万~50万欧元的眼镜的主顾。他坚持认为,在中国,“这(政府官员)将是一块潜在市场”。

送礼手法“创新”

为了给“不太方便”在奢侈品店自由购物的官员提供方便,以奢侈品送礼行贿的手法也在“务实创新”。

奢侈品店的一个潜规则是,商人在店里开一个私人账户,这个账户代码在同品牌所有门店通用,如有“关系官员”购物,只要说出代码,就可将账单记在商人名下。

古玩店有自己的洗钱流程。“关系官员”把收到的古玩字画(不论真假)放在古玩店或拍卖行代售,送礼者再以真品价格买下。古玩真假难辨,市场价格弹性极大;新艺术品的价值判断主观性极强。正是基于此,古玩艺术品以其容易变现又相对隐蔽的特点,成为高端贿赂的“新宠”。

烟杂店里寄售名烟名酒则是“小打小闹”。中国民用航空江苏管理局原局长崔学宏曾说:“我有个春节情结,过年除了收红包,还收名烟名酒拿到民航餐厅卖,一个春节就能收入10万元。”

古玩店、拍卖行是高层次贪官的变现银行,烟杂店是低层次贪官的ATM机,各有各的生财之道。

还有旁门左道:北京城乡建设集团原总经理聂玉河收到藏在鱼肚里的10万元;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培训部原副总经理魏湘滨则在“好猫”烟里发现同额礼金;给国家体育彩票管理中心原副主任张伟华的月饼盒里装的是1万美元;一名官员将礼品干货篮摆在阳台长达一年,待纪检人员登门,他才发现篮子里是百万现金。

据反腐部门统计,节日、婚丧嫁娶、生日、搬家、生病,是给官员送礼的最常用借口,其中春节、中秋的节礼尤为“丰厚”。披上人情外衣后,那些有贪心的官员就往往在收受礼物的性质是否是受贿上分辩不清,而贪官则“抗辩”不已。

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说:“都是礼尚往来,怎么是受贿?”沈阳市原市长慕绥新在“忏悔书”中写:“有180余人每逢年节给我送钱送物,不好意思拒绝。”

遭遇“抗辩”最厉害的是“雅贿”,一句“我以为是不值钱的赝品”,贪官们据此瞒天过海。

“雅贿”古已有之。

明人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奸臣严嵩的受贿物品有“碧玉白玉围棋数百副,金银象棋亦数百副,然收藏书法名画最多,至以《清明上河图》起大狱而终不得。”

研究晚清官场会发现,晚清京官普遍受贿,并认为取诸地方和下级官员是理所当然。节庆送礼是主要形式之一,寒暑变迁有冰敬、炭敬,平日有别敬,婚丧喜庆有贺礼。

比如,盛宣怀想升为尚书,其心腹报告,摄政王载沣号称“极廉洁”,但其妻“八姑则专爱钻戒,两弟则既爱财,又爱马,只要派一可靠之人进京运动,一拍即合。”

官本位思想主导,升迁的决定权掌握在长官手里,下级不得不巴结上级,这就造成了官场送礼的习气;而商人经营若得不到官府支持会遇到许多麻烦,商人贿赂官员,官员从中谋利,于是官商勾结。

华东师范大学法律系副教授戴克霆说,贪腐官员不仅是普通奢侈品的终端消费者,而且是拉动奢侈品创新的一个原动力。诸如虎骨酒、天价烟和文物等,几乎是为权力“量身定做”,可称为“特供奢侈品”。

财产申报能否成为突破口

特供官员的奢侈品经过环环周转、层层过滤而变现,这个过程已经在一次次实践中衍生出了日渐完整的“产业链”。

为“雅贿”变现服务甚至是一些古玩艺术品店的主营业务,类似的还有“专营虫草、燕窝、虎骨酒回收代售”的保健品店。而一些烟杂店门口树一块不起眼的硬纸牌:回收名烟名酒,也成了社会默认了的“行规”。这些半地下业务也会常因某些特定事件受到有关部门打击,但总体看,生命力仍然旺盛。

要消灭贿物“创新”及变现的产业链,必先杜绝官员收大礼。而怎样杜绝官员收礼?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锡锌等学者认为,官员财产申报是“终极反腐”措施,是一种制度化反腐的要求。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官员财产申报立法是热门话题之一。早在1994年,全国人大已将《财产收入申报法》列入立法项目,然而至今尚未正式立法。

原因在哪里?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与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纪检监察学会副会长任建明认为,实行官员财产申报制还有许多问题未解决,如向有关机构报告、向公众公开和具体问责办法等,因此,在地方遇阻属意料之中。四川西昌学院法学教授王明雯认为,在中国建立完善的财税制度是实行官员财产申报的前提,否则无法实现有效监督。

任建明等把推行官员财产申报称为一场“革命”,“革命”已在一些地方进入进行时。

2009年5月,新疆阿勒泰地区纪委出台《县(处)级领导干部财产申报的规定(试行)》,随后规定范围内官员的财产申报在网上进行了公示。下半年,上海浦东新区出台试点县处级官员财产公示的意见征求稿。12月,重庆市在司法领域试点干部财产申报。

有人提出,公示家庭财产可从新被列为后备干部的官员、新被提拔的官员起步,这样可减少阻力,推动变革。

“双新”,或是建立官员财产申报制的突破口、消灭“特供奢侈品”灰色产业链的第一步。

谁在消费特殊补品

“当下官员们最流行的‘养生经’是:早上起床先吃三颗温水泡冬虫夏草,中午两条开水煮辽参,晚上再来碗燕窝。”著名官场小说作家周梅森向记者侃侃而谈他所了解的“官场新潮流”。

在“送礼送健康”的口号下,很多高价保健品和珍贵药材似乎是专为“送礼”而存在的。“有些钱能买到,比如冬虫夏草、燕窝鱼翅;有些有钱也难买,比如虎骨熊胆。”周梅森概括,这些补品可以统称为“特需专供”。

近年来,媒体和动物保护组织多次“侦查”到全国各地存在着一批类似的“特供补品生产线”。一些国家级保护动物制品被非法生产、地下流转,稀有高价(或无价),是这类补品的共同特点。

给官员送礼,要么为升官,要么为发财,越是非法、地下的,越显送礼者“心诚”。“这就催生了一个‘特供’补品市场,官员时兴吃什么,送礼的就送什么,这个市场的起伏,是紧跟官场潮流的。”周梅森说。

“循环消化”的虫草

毛小姐,北京一家冬虫夏草公司的员工。她告诉记者:“我们是常年回收虫草、燕窝、海参的专业公司,有一套正规的流程。”

“当官的找我们卖虫草燕窝的多了,我们收量大的货,您只卖一盒也不拒绝。”毛小姐介绍了工作流程,“电话接洽,有意向的话我们派人去您家,现场看货定价。”她特别强调的是,“都是一对一交易,单线联系,绝对为您的身份和地址保密,这是职业道德。”

毛小姐总结了多年的经验说,回收冬虫夏草,价格最高的是在过节之前,因为收了就很好出手,需求量大,可以卖高价。“过节后就有很多人找我们来卖了,应该就是他们收到的节礼,不过我们收的价格会比较低,因为刚过了送礼高峰嘛,要等下一个高峰来。”

除了直接回收,还有二级回收。“我们公司在全北京和100多家烟酒店有合作关系,烟酒店回收的冬虫夏草,都卖给我们。”

不少烟酒店除了收“礼烟”,另一个重要生意就是代收虫草、燕窝、鱼翅等几乎所有的“送礼佳品”。一家烟店老板对记者说:“你给我礼盒装的、散装的,都是一个价,最后我们都是按散装的卖给专门收这些东西的人。”

这位老板说,这些人有的是药厂的,有的也是贩子。毛小姐所在的这类大公司不收的,比如虫蛀发霉的虫草,他们全都要。“当然价钱要压低很多,药厂拿回去磨成粉加工一下,做成虫草胶囊。”

毛小姐介绍说,除了虫草,现在辽参的销路也很好,“送辽参很时髦,糖泡的每公斤3000元左右。”而燕窝走势不太好,因为“当官的都不怎么相信燕窝是真的了,即使收同仁堂的燕窝,也只每克20元左右。”

“其实虫草的价格高,主要是礼品市场的需要,有多少人真的在吃啊。”毛小姐把这称为“循环消化”:“送礼,回收,再卖,生产出来的东西,有时候就在几个当官的家里转圈子。”

吃的不是补品,是身份

虫草、鱼翅、燕窝,“从古至今,中国的上流社会都吃这些养生。这就是有钱有权阶层的标志性高档消费品。”周梅森说。这些东西有无医用效果?科学机构的主流结论是:并无奇效。但它们在礼单上依然很受欢迎。

为什么原始人喜欢在胸前佩戴虎爪?为什么过去的贵族喜欢坐在虎皮上?因为迷信这样可以得到老虎的力量。周梅森解释道,这类似于一种原始信仰。而这种原始的因素,在当今的“上流社会”人士心目中,依然很有分量。

不过,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差异,各地的补品偏好也有不同。东北的领导们特别喜欢虎骨酒配熊胆,“南方官员们就不一定认了。”曹保印说,“南方天气燥热,而且不流行喝烈酒,他们比较迷信蛇胆、蛇血制品,认为有败火去湿功效。”

“其实就是一种心理暗示,接受礼物的人不一定真的觉得有那么高的价值,不过只要这个东西难弄又珍贵,就能让消费它的人产生满足感。”周梅森说,“吃这种东西代表了一种身份和生活水平,所以这类珍贵补品才有市场。”

什么罪恶,什么流行

上世纪80年代,燕窝几乎是用于送礼的补品类第一选择,“那时燕窝需求量非常大,以至于雨燕都快要灭绝了。”曹保印回忆。

因为公认只有雨燕的窝有极高营养价值,为了获得最好的燕窝,生产者就开始大规模捕杀雨燕。“以至于后来都没有真的燕窝了,但是送礼还是需要啊,所以造假就开始了。”各种染了色的“血燕”涌上礼品柜台。渐渐地,燕窝的价值因为假货充斥而大大贬低。“现在还有真燕窝,跟市场上卖的不是一回事,价格极贵,只在非常高端的场所才有。”

在燕窝之后独领风骚的,就是“后起新秀”冬虫夏草。但据毛小姐透露,“虫草的价格也是虚高的,过去因为少所以贵,然后大量挖掘,再后来出现了大批假虫草。”

在不久前有关《反虐待动物法》的国际研讨会上,一位学者担忧地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官员和富人中,以能吃到老虎肉、用虎骨酒而互相炫耀。”学者认为,规模性圈养老虎,然后再向市场输送老虎相关产品,这个行业会对野生老虎的数量带来灾难性打击。

虎骨酒、虫草、燕窝、鱼翅,精美的补品礼物包装盒背后,常常有触目惊心的利益链条。“官本位之下愈演愈烈的‘特供’之风,让送礼者绞尽脑汁地开发更特殊的新补品,制造更多新概念。但是,什么罪恶,什么就流行——这就是高档补品市场的基本规律。”周梅森气愤地说。 据《瞭望东方周刊》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